作品简介
《月下笛·小雨收尘》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铺陈笛声的高妙,实际上是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词的下片点出自己是客居于馆舍,但听见清漏滴滴,哀雁声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孤寂形成了有机的一体。曲高和寡,这是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词中,作者连用数个典故来加重对这种感受的描述,增加了词的典雅之气。
- 作品出处片玉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月下笛
- 文学韵律押词韵第十七部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孙虹《清真集校注》:“词写秋景,又用‘平阳孤客’典,疑当作熙宁七年(1074年),游长安将归时。”孙虹《周邦彦年青时期荆州长安词考补正》:“《月下笛》可以双证周邦彦曾在咸阳经秋”,“词中‘官桥’也指咸阳渭河的中渭桥,秦阿房宫被项羽焚毁,此风叶萧瑟的‘宫墙’应指秦都咸阳时的渭南兴乐宫、渭北咸阳宫。”
相关诗词
-
《暮雨》拼音版
暮燕翻雷天作云,一声归鸟万村昏。荒城寂寞无堪宿,月下支颐雨打门。
-
《元统甲戌夏五月既望余客义兴王氏怀庆堂十又八日偕士友张德常谒张公洞得七言诗一首寄住山陈长卿周仁仲》拼音版
路入秋阴罨画间,弭节洞灵俱启关。东皇衣覆云雾海,玉女盆盛人鸟山。牵骡步步迹石髓,投龙往往祝金环。茅家小史岂尘土,此地一游聊解颜。
-
《月下秋宴诗》拼音版
此夕甘言宴,月照露方涂。使星疑向蜀,剑气不关吴。良交契金水,上客慰萱苏。何必应刘辈,还来游邺都。
-
《月下独酌四首》拼音版
【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其四】...
-
《秋宵月下有怀》拼音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
《小雨》拼音版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
《六月初七日雨始止初八日始晴》拼音版
昨夕星初见,兹晨雾亦披。徯闻平贼报,先赋喜晴诗。□□犹如旧,新蝉未觉迟。皇天已悔祸,小丑复奚为。
-
《月下独酌·其一》拼音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拼音版
浸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载秧把,往来疾于鸿。吴盐雪花白,村酒粥面浓。长歌相赠答,宛转含豳风。日暮飞桨归,小市鼓鼕鼕。起居问尊老,勤俭教儿童。何人采此谣,为我告相公。不必赐民租,但愿常年丰。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拼音版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