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小雨收尘
〔宋〕
小雨收尘(1),凉蟾(2)莹彻(3),水光浮璧(4)。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5)。想开元旧谱(6),柯亭遗韵(7),尽传胸臆(8)。
一阵细雨使空中飞舞的尘埃落地,月光清冷,月影像碧玉一样浮在水面上。我倚靠着官桥的栏杆吹着笛曲,宫墙外柳叶纷纷飘落,可是谁能听懂这激扬的笛曲中哀怨和抑郁的感情呢?这虽是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曲谱、柯亭留下的遗韵,但完全能够表达我此时胸中的感情。
阑干四绕,听折柳(1)徘徊,数声终拍。寒灯陋馆(2),最感平阳孤客(3)。夜沉沉、雁啼正哀,片云尽卷清漏(4)滴。黯凝魂(5),但觉龙吟(6)万壑(7)天籁(8)息。
在栏杆围绕的官桥上倾听着悠扬的笛曲《折杨柳》,不禁引起思乡之情,独自徘徊流连,直到乐曲终了。回到简陋的旅舍,在寒灯下,听到笛声,最是让人伤感。暗夜沉沉,更觉雁鸣声悲,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滴漏声声,更加清晰。神情黯然,凝神细听,只觉世间的一切声响都已停止,只有悠远的笛声像龙鸣一样在山中回响。
小提示:周邦彦《月下笛·小雨收尘》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月下笛·小雨收尘》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铺陈笛声的高妙,实际上是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词的下片点出自己是客居于馆舍,但听见清漏滴滴,哀雁声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孤寂形成了有机的一体。曲高和寡,这是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词中,作者连用数个典故来加重对这种感受的描述,增加了词的典雅之气。
- 作品出处片玉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月下笛
- 文学韵律押词韵第十七部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孙虹《清真集校注》:“词写秋景,又用‘平阳孤客’典,疑当作熙宁七年(1074年),游长安将归时。”孙虹《周邦彦年青时期荆州长安词考补正》:“《月下笛》可以双证周邦彦曾在咸阳经秋”,“词中‘官桥’也指咸阳渭河的中渭桥,秦阿房宫被项羽焚毁,此风叶萧瑟的‘宫墙’应指秦都咸阳时的渭南兴乐宫、渭北咸阳宫。”
相关诗词
-
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久判野鹤如霜鬓,遮莫邻鸡下五更。
-
晨雨
小雨晨光闪,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
夜雨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
杂忆五首
...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其三】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其四】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其五】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
-
月下会徐十一草堂
空斋无一事,岸帻故人期。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远钟高枕后,清露捲帘时。暗觉新秋近,残河欲曙迟。
-
月下作
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满空垂列宿,那个是文星。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
-
苏端林亭对酒喜雨
小雨飞林顶,浮凉入晚多。能知留客处,偏与好风过。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芳尊深几许,此兴可酣歌。
-
月下洗药
汲井向新月,分流入众芳。湿花低桂影,翻叶静泉光。露下添馀润,蜂惊引暗香。寄言养生客,来此共提筐。
-
笛
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