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作品简介

《阳关曲·中秋月》一般指《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创作背景

就在创作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苏轼兄弟便得到了团聚的机会。熙宁九年(1076)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而不再是“千里共蝉娟”。苏辙有《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记其事,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

  • 赏析

《阳关曲·中秋月》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颍滨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

展开全部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