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裳(北宋词人文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自号紫元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徽宗政和年间任福州知府,累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后赠少傅。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其词集为《演山词》,有词五十四首。
-
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
皮日休(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今属湖北)人。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旧史说他因故为黄巢所杀。一说黄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黄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部分诗篇,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有《皮子文薮》。
-
刘敞(北宋官员、学者)
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刘攽之兄,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第二名。累迁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曾奉命出使契丹。擅长研究《春秋》,不拘泥于前人评注。有《春秋权衡》《春秋传》《七经小传》《公是集》等。
-
潘岳(西晋文学家,古代第一美男)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人。青年时以聪慧多才而闻名乡里。早举秀才,因“为众所疾”,十年没有作官。后为河阳令,又转怀县令。他的诗大多缺乏深厚内容,只追求辞藻华丽,故为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悼亡诗》三首,堪称佳作。潘岳“尤善为哀诔之文”,《怀旧赋》《寡妇赋》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
-
方孝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
方孝孺(1357—1402),明初宁海(今浙江宁海县)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明太祖洪武年间,曾担任汉中(今陕西汉中市)教授(学官)。明建文帝即位,召他做文学博士。后来燕王(明成祖)起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方孝孺不肯为他起草登基做皇帝的诏书,被杀。著有《逊志斋集》。
-
赵秉文(金代诗人、学者、书法家)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进士。章宗明昌中,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以会事得罪,后复起。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封天水郡侯。金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卒,年七十四,《金史》有传。能文,善诗词,亦工书画,草书尤警绝,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
-
宋玉(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
宋玉(约前298—222),楚国鄢(今属湖北)人,屈原之后楚国有名的辞赋家,王逸《楚辞章句》中说宋玉是屈原的学生。出身寒微,曾事楚襄王,为小臣,不得志,《汉书·艺文志》载有宋玉赋16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证。《隋书·经籍志》载有《宋玉集》三卷,现已亡佚。代表作为《楚辞》中的《九辩》、《文选》中的《风赋》《对楚王问》《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其辞赋作品铺陈排比,描写细腻,辞意婉转,情景交融,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和贡献,对汉代辞赋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
魏了翁(南宋理学家、大臣)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南宋理学家、大臣。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韩翃(唐代诗人)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及第。宝应中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初,德宗赏识其《寒食》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
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少善属文,因续作其父班彪《史记后传》,为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经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任兰台令史,转为郎,典校秘书,成《汉书》。后从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得罪,班固亦受牵连,下狱死。有集十七卷,已佚,明人辑有《班兰台集》。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原有集十三卷,已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今又有《阮籍集》。
-
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梁鼎芬(晚清学者、藏书家)
梁鼎芬(1859一1919),字心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湖北按察使。清亡后,为遗老。有《梁节庵先生遗诗》。
-
沈尹默(中国学者、诗人、书法家)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匏瓜。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名书家。初以诗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见其诗语之曰:"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由是攻书。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
-
宋祁(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宋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承旨等。卒谥景文。其诗词多写优游闲适生活,语言工丽,描写生动,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有集,已佚,今有清辑本《宋景文集》;词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
秋瑾(辛亥女杰、巾帼英雄,中国女权运动的开创者之一)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徐锡麟相约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殉难。善诗歌,有《秋瑾集》。
-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释函是(明代诗僧)
函是(1608—1686),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许南英(中国爱国诗人)
许南英(1855—1917) ,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清台湾府人。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