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初唐四杰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他们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
王勃(唐朝文学家)
王勃(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冠。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
杨炯(唐朝大臣、文学家)
杨炯,字令明,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善写散文,尤擅唐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现存诗30余首,代表作《从军行》《战城南》等。
-
卢照邻(唐朝大臣、诗人)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著有《卢升之集》。
-
骆宾王(唐代诗人)
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骆宾王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