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籍(中唐诗人)
张籍(766—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
刘敞(北宋官员、学者)
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刘攽之兄,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第二名。累迁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曾奉命出使契丹。擅长研究《春秋》,不拘泥于前人评注。有《春秋权衡》《春秋传》《七经小传》《公是集》等。
-
许南英(中国爱国诗人)
许南英(1855—1917) ,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清台湾府人。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
-
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863—937),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尝住江陵龙云寺,自号衡岳沙门。性颖悟,善琴棋书法。诗多登临题咏、酬唱赠别之作,为时人称赏。间有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或反映民生疾苦之作。风格清润平淡而不失高远冷峭,“江之南、汉之北,缁儒业缘情者,靡不希其声彩”。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全唐诗》存诗10卷。
-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湅水乡人,世称湅水先生。宝元进士。宋仁宗末期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不久调任西京御史台。哲宗即位,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废除新法。任宰相八个月后病死。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撰有《资治通鉴》,另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
何逊(南朝梁诗人)
何逊(466—519),字仲言,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何承天曾孙。少为范云、沈约所称赏。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未几病逝。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何逊诗与刘孝绰齐名,号称“何刘”,诗风明畅,多清丽佳句,声律上已接近于唐代近体诗,其诗对后世诗人有较大影响。有集八卷,已佚。著有《何逊集》。
-
郑孝胥(中国近现代诗人、书法家、伪满洲国国务院总理)
郑孝胥(1860—1938), 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有《海藏楼诗》。
-
黄裳(北宋词人文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自号紫元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徽宗政和年间任福州知府,累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后赠少傅。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其词集为《演山词》,有词五十四首。
-
宋祁(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宋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承旨等。卒谥景文。其诗词多写优游闲适生活,语言工丽,描写生动,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有集,已佚,今有清辑本《宋景文集》;词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
姚鼐(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世称惜抱先生,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后充《四库全书》纂修官。辞官后,在锺山、紫阳等书院讲学长达四十余年。姚鼐著述丰富,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惜抱轩诗集》二十卷,编选《古文辞类纂》四十八卷,还存有杂著多种。《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有传。
-
尤袤(南宋著名诗人、大臣、“南宋四大诗人”之一)
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尝任泰兴令,有政绩,吏民为之立生祠。后任江东提举常平等职,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立朝敢言,却能善终。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宋诗纪事》卷四十七载方万里跋尤袤诗云:“宋中兴以来,言诗必尤杨范陆。诚斋时出奇峭,放翁善为悲壮,公与石湖,冠冕佩玉,度骚婉雅。”作品多散佚,清人辑有《梁溪遗稿》。
-
魏了翁(南宋理学家、大臣)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南宋理学家、大臣。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方孝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
方孝孺(1357—1402),明初宁海(今浙江宁海县)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明太祖洪武年间,曾担任汉中(今陕西汉中市)教授(学官)。明建文帝即位,召他做文学博士。后来燕王(明成祖)起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方孝孺不肯为他起草登基做皇帝的诏书,被杀。著有《逊志斋集》。
-
皮日休(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今属湖北)人。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旧史说他因故为黄巢所杀。一说黄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黄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部分诗篇,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有《皮子文薮》。
-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较深研究。卒谥贞白先生。著有《本草经集注》《真诰》等。
-
潘岳(西晋文学家,古代第一美男)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人。青年时以聪慧多才而闻名乡里。早举秀才,因“为众所疾”,十年没有作官。后为河阳令,又转怀县令。他的诗大多缺乏深厚内容,只追求辞藻华丽,故为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悼亡诗》三首,堪称佳作。潘岳“尤善为哀诔之文”,《怀旧赋》《寡妇赋》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
-
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荀子(战国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辞赋之祖)
荀子(313—238),名况,字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
汪东(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汪东(1890—1963),原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汪凤瀛三子,与长兄汪荣宝并称“二妙”。 其文如《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法国革命史论》《法言疏证别录》等。
-
沈尹默(中国学者、诗人、书法家)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匏瓜。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名书家。初以诗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见其诗语之曰:"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由是攻书。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