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桧风·羔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桧国大臣因桧君治国不以其道被迫离去后所作。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从描写桧君逍遥游宴的生活,反映出桧君失道以亡国之象;后两句抒发诗人对这种亡国之象的伤感情怀,反映出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此诗不用比兴手法,叙事急切繁复,但这种反复絮叨却更能表现出诗人的深切思虑之情。
- 作品别称羔裘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四言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桧风》是产生在中原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间歌谣,是西周封国郐国的歌谣,是桧国(郐国)即将灭亡时期的作品,展现了历史的真实。
《毛诗序》曰:“《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验之于诗,庶几可信。桧国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封置的礹姓侯爵小国,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为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后,历经唐尧虞舜至夏商周,文化底蕴丰厚,但高贵的出身,枕在头下的深厚文化积淀,最终没有挽救其衰亡的命运。由于统治者骄奢淫逸,国势日渐衰微,平王东迁后不久,即被郑武公所灭。《桧风·羔裘》当为郑武公灭桧前的作品。因桧国国君耽于奢华而忽视政治,桧国大臣谏而不听,被迫离去后而作此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桧风·羔裘》是写一位女子思念她心仪的男子,这位男子是位官员。此诗为表现相思的痛苦而作。
相关诗词
-
郑风·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
唐风·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
风夕柬徐子
严冬万卉寂,苜吹迥添愁。岭日微含照,川云半逆流。频斋忘肉味,乍冷觅羔裘。差胜山阴夜,能孤访戴游。
-
独孤公桧诗
...摩挲长太息。怀哉古之人,好贤意无穷。咏甘棠,爱召伯,赋菉竹,美武公。宪公此树堪比隆,后人宁不仰高风。玄都道士桃千树,一会区区岂难措。龙钟野老及群英,亦愧因循坐迟暮。桧乎桧乎重培植,风枝相樛霜干直。邦人具瞻仰遗德,见树犹如见颜色,六百二十五年如一昔。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浪淘沙·梦觉透窗风一线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
-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