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邓州城楼》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登楼所见荡荡湍水、累累荒冢等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虑国事和难酬壮志的心情。全诗刚健质朴,沉郁悲慨。
- 作品出处遗山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尤韵
-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蒙古军在陕西攻战频繁,元好问在邓州守帅移剌瑷幕中。暮春,诗人登上邓州城楼远眺,禁不住感慨万千。想到国难当头,而满朝将帅,竟无人能够收拾破碎的山河,心中很是悲苦,于是写下了《邓州城楼》这首诗。
相关诗词
-
邓州城楼
邓州城楼高百尺,楚岫秦云不相隔。傍城积水晚更明,照见纶巾倚楼客。李白上天不可呼,阴晴变化还须臾。独抚栏干咏奇句,满楼风月不枝梧。
-
登越州城楼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可怜客子无定宅,一梦三年今复北。浮云缥缈抱城楼,东望不见空回头。人间未有归耕处,早晚重来此地游。
-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
山城迢遰敞高楼,露冕吹铙居上头。春草连天随北望,夕阳浮水共东流。江田漠漠全吴地,野树苍苍故蒋州。王粲尚为南郡客,别来何处更销忧。
-
登汉州城楼
雨馀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
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丹碧缀烟霞密翠斑红芳菲花柳即目川岫聊以命篇
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斑红妆橤树,圆青压溜荆。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
扬州城楼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
大雪登越州城楼
...苏州未了来越州。越人夜乘剡溪舟,乌喙还念栖山不。吴人载酒登虎丘,窈窕万舞杂清讴。迤逦茂苑来长洲,不顾麋鹿苏台游。我独忍冻城上楼,欲擒元济入蔡州。铁骑突出风飕飕,越人惊倒吴人愁。
-
登宁州城楼
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楼。清波城下去,此意重悠悠。晚菊临杯思,寒山满郡愁。故关非内地,一为汉家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