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城楼
〔金〕
邓州(1)城下湍水(2)流,邓州(1)城隅(3)多古丘(4)。
邓州城下,是湍水急速地奔流,邓州城边,是众多往古的坟丘。
隆中布衣(1)不复见,浮云西北(2)空(3)悠悠(4)。
像当年隆中布衣似的人才,如今已不能再见,只有任那阴密的浮云,在西北自在地飘悠。
长鲸(1)驾空(2)海波立(3),老鹤(4)叫月苍烟(5)愁。
庞大的鲸鱼腾驾长空,怒海的波涛山涌壁立,老鹤凄惶地长唳月下,青烟中似包含着无限忧愁。
自古江山感游子(1),今人谁解赋登楼(2)?
自古以来祖国的山河,总是感触着游子的心事,可如今的人有谁懂得像王粲那样作赋登楼?
小提示:元好问《邓州城楼》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邓州城楼》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登楼所见荡荡湍水、累累荒冢等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虑国事和难酬壮志的心情。全诗刚健质朴,沉郁悲慨。
- 作品出处遗山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尤韵
-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蒙古军在陕西攻战频繁,元好问在邓州守帅移剌瑷幕中。暮春,诗人登上邓州城楼远眺,禁不住感慨万千。想到国难当头,而满朝将帅,竟无人能够收拾破碎的山河,心中很是悲苦,于是写下了《邓州城楼》这首诗。
相关诗词
-
白帝城楼
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翠屏宜晚对,白谷会深游。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彝陵春色起,渐拟放扁舟。
-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其一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
登河北城楼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宿眷遂题此诗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
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
登安阳城楼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
以州宅夸于乐天
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祗有梦偏劳。
-
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弟宴集悽然怀旧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