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城楼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邓州(1)城下湍水(2)流,邓州(1)城隅(3)古丘(4)

邓州城下,是湍水急速地奔流,邓州城边,是众多往古的坟丘。

隆中布衣(1)不复见,浮云西北(2)(3)悠悠(4)

像当年隆中布衣似的人才,如今已不能再见,只有任那阴密的浮云,在西北自在地飘悠。

长鲸(1)驾空(2)海波立(3)老鹤(4)叫月苍烟(5)愁。

庞大的鲸鱼腾驾长空,怒海的波涛山涌壁立,老鹤凄惶地长唳月下,青烟中似包含着无限忧愁。

自古江山感游子(1),今人谁解赋登楼(2)

自古以来祖国的山河,总是感触着游子的心事,可如今的人有谁懂得像王粲那样作赋登楼?

小提示:元好问《邓州城楼》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邓州城楼》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登楼所见荡荡湍水、累累荒冢等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虑国事和难酬壮志的心情。全诗刚健质朴,沉郁悲慨。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蒙古军在陕西攻战频繁,元好问在邓州守帅移剌瑷幕中。暮春,诗人登上邓州城楼远眺,禁不住感慨万千。想到国难当头,而满朝将帅,竟无人能够收拾破碎的山河,心中很是悲苦,于是写下了《邓州城楼》这首诗。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