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史院得告归西山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万顷风烟入酒壶,西山归去一狂夫。皇家结网未曾疏。

情性本宜闲处著,文章自忖用时无。醉来聊为鼓咙胡。

作品简介

《浣溪沙·史院得告归西山》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既写了放归西山,万顷风烟,可以把酒发狂,又写了昔日曾人翰林倍感拘束;下片写性本闲散,文章无用,重申喜得“狂夫”之乐,结句以醉后放歌与首句对应,抒发了其获得解脱的欢欣之情。全词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问赴汴京应试博学宏词科合格,被授予国史馆编修,留在汴京。正大二年(1225)夏天,因个性与京师的政治斗争不合而西归嵩山隐居,《浣溪沙·史院得告归西山》该词便作于请长假得到批准的时候。

  • 文学赏析

起笔即是很大的意象“万顷风烟入酒壶”,这个意象是虚写的。风烟本来指自然风物。在这里,也指人世间的浮沉,荣辱都在一醉中化为乌有。把极目所望的风光都装在一个小酒壶里,语气是浩大狂放的。万顷之大与酒壶之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恰当地透露出词人想要在醉乡中度日月,忘却世事,摒绝尘俗之心态。以虚缈之风烟,入实在之酒壶,也是一个反差,有时反差大了,美感...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