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曲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

楼中少妇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

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

今年匹马妾东还,零落芙蓉秋水寒。

并刀不剪东流水,湘竹年年泪痕紫。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重城车马红尘起,干鹊无端为谁喜?

镜中独语人不知,欲插花枝泪如洗。

作品简介

《西楼曲》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含蓄地道出男方在战乱中死去,人天永隔,女方从此坠入绝望的相思。全诗娓娓叙来,缠绵悱恻,用笔婉曲,抒情浓烈,触景生情,情真意切。

创作背景

《西楼曲》该诗是诗人晚年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该诗的体式(歌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见,有悠久而且优良的传统,汉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是歌行体的代表作,而这首诗正是在这种传统风格的影响下写的。金亡后,诗人绝意功名,以遗臣自居,隐居不仕,该诗就是他晚年居住在东平时的心情状态。该诗当有本事,唯不可考而已。

  • 文学赏析

《西楼曲》该诗描写了金末战乱所造成的一位女子的爱情悲剧。

开篇四句,诗人以轻柔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光旖旎的美景。本来,时当春光明媚,游丝落絮,花团锦簇,住在西楼的少妇应当心情敞亮,打扮得花枝招展,观赏这漫漫春景。如说有点什么不愉快,恐怕也只是从心底荡起一股春情,产生“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样的又娇又嗔的情绪,而不会是托深情于瑶瑟,连一支...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