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即事

曹雪芹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官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窗卷朱楼罢晚妆。

作品简介

《夏夜即事》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贾宝玉的《四时即事》第二首即事诗。这首即事诗通过描写大观园众丫鬟、小姐在夏夜纳凉的悠闲时光,表现了宝玉身处女儿国中那份怡然自得的心态。 首联以“佳人”二字总括全诗,道出了大观园“女儿国” 的性质。颔联写室内的情形。颈联中,镜头由室内拉向室外。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再次描写园内女孩子们的活动。本诗描写极为香艳,颇有宫体诗的气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夏夜纳凉图景。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夏夜即事》写在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贾宝玉所作的四首即事诗的第二首。这四首四时即事诗是对贾宝玉初入大观园一年来平淡生活和思想情绪的写照,表现了宝玉在特定阶段的思想状态,反映了这个“富贵闲人” 终日吟风弄月的闲情雅致。

  • 文学赏析

《夏夜即事》的描写撩开了大观园女儿夏日生活的一角:姐妹们或是伴着鹦鹉描鸾刺凤,倦息了就懒慵地睡下,或是点上御香揽镜上妆,或是在水边槛内纳着凉喝酒斗趣。贾宝玉在表现这些生活内容时着意地渲染了这种生活的安闲舒适。如颔联中写到的镜和香。小姐们用的镜是“宫镜”,点的香是“御香”。从写法上看,这是点法。接着作者又从效果上来写,揭开官镜就满室生辉如同明月照窗,点上御香...

展开全部
曹雪芹

曹雪芹

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