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记
〔清〕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游灵岩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散文,全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灵岩及灵岩寺的幽绝。文章第二部分一落笔,先交代朱子颍因公事缠身而未能同游,然后叙述自己在聂剑光的指引下涉水越岭,游历与灵岩相望的琨瑞谷的情景。这篇散文长短错落,起伏抑扬,布局精巧,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惜抱轩全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作者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接着在春节后的正月初四又游历了灵岩。《游灵岩记》这篇散文为《登泰山记》的姐妹篇。是作者为记录灵岩之行而创作的游记散文。
相关诗词
-
游灵岩记
...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
-
游灵岩寺
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不知临绝槛,乃见西江流。吴岫分烟景,楚甸散林丘。方悟关塞眇,重轸故园愁。闻钟戒归骑,憩涧惜良游。地疏泉谷狭,春深草木稠。兹焉赏未极,清景期杪秋。
-
游灵岩
灵岩有路入烟霞,台殿高低释子家。风满回廊飘坠叶,水流绝涧泛秋花。青松阅世风霜古,翠竹题诗岁月赊。谁谓无生真可学,山中亦自有年华。
-
游灵岩寺十二韵
懒怯灵岩胜,惊看即道傍。天垂孤刹出,地转万峰藏。桥石鲸飞动,烟岚鹫渺茫。山形界齐鲁,榜字接隋唐。虎坐俄拿攫,虬潜欲奋扬。腊留祗树...
-
游灵岩赋得越来溪
越女游未去,越兵嗟已来。青山旧溪上,无复见楼台。过客空惆怅,荷花秋自开。
-
游灵岩
风露凄然八月秋,瘦藤扶我到山头。僧居突兀飞鸿上,人迹依稀任鹿游。旧事已空流水在,闲情都付落花休。越王未是真尝胆,计出婵娟事可羞。
-
游灵岩
玉文山后灵岩寺,四百年来选佛场。满地白云关不住,石泉流出落花香。
-
次韵晁仲二同仓使游灵岩
使华春入梵王宫,仿佛工颦在眼中。邂逅五湖应自适,纵横七国漫争雄。一时宾从欢无极,千古兴亡恨莫穷。空锁灵岩旧踪迹,画船赢得满篙风。
-
游灵岩辉老索诗至灵峰寄数语
...绝奇。烟霞列屏障,日月明旌旗。岩前有卓笔,可以书雄词。天聪况非遥,?然听无疑。愿起灵湫龙,霖雨行何为。愿用真柱石,永支廊庙危。愿煽造化炉,四海归淳熙。愿招鸾凤友,朝廷相羽仪。何人梦石室,妄诞夸一时。那能了...
-
送岩运庵归四明
大庾岭头提不起,卢老蒙山俱失利。后人不解革前非,递相欺诳真儿戏。老岩不负灵山记,飏下金襕如弊屣。直饶灭却不传底,争似莫遭渠钝置。破庵一语如雷霆,聋者有耳那得闻。若谓不闻越情量,蹉过堂堂大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