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观别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扬,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界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作品简介

《江城子·观别》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是诗人看到一个离别场面,有感而发。上阙写别情别景;下阙写由观别而触发的感慨。全词缠绵悱恻,哀艳动人。

创作背景

《江城子·观别》该词创作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庚午(1210),诗人扶嗣父灵柩归乡,取道绛州、太原,见振之与阿莲别,乃作《江城子·观别》词抒怀。

  • 文学赏析

上阙首句“旗亭谁唱渭城诗”,“谁唱渭城诗”,写所闻,暗寓别情。情真意挚的渭城曲吸引了诗人,循着歌声,他看到了一幕动人的别离情景。“酒盈卮,两相思。”别筵上,酒已斟满,但一想到今后将经受“一种相思,两地闲愁”的煎熬,黯然消魂。“两相思”表明这种相思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可见两心相印。“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折柳赠别,乃古时风俗。诗人该句与周邦彦《兰陵...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