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日出入》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是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又称《十九章之歌》)的第九章,是祭祀日神的歌谣。此诗描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面对日神出入变化,春秋冬夏周而复始,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进而希望自己像日神一样乘龙御天,泛游四海的情思心境。 全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赞美日神生命之无限,慨叹人世今生之短暂,展现出强烈的愿求永恒而不得的生命意识与乘龙以遨游的“天乐”情怀。
创作背景
《日出入》是《郊祀歌》(因为歌辞有十九章,故又称《十九章之歌》)中的一章,祭的是日神。《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郊祀歌》主要用于进行郊祀。关于郊庙歌辞的创造群体,大体可分三种说法:皇帝、李延年及中央集权下的司马相如等文人群体。而这首《日出入》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皇帝本人。其创造缘起是汉武帝惑神仙不死之说,敬天地鬼神之祀。元狩(汉武帝年号,前122—前117)年间,曾令司马相如等作辞、李延年“弦歌”,制作了一组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郊祀歌》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作,而是长久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学者从“吾”“我”等第一人称直接对话性的语句中判断其作者有可能是汉武帝本人。受武帝时代的郊祀制度的制约,可将《郊祀歌》十九章分为用于甘泉泰山和汾阴后土、泰山明堂的乐歌“正歌”和不用于仪式,等待“选词以入乐”的“散歌”。这些散歌基本上是武帝巡祭或求仙路上的祥瑞歌。《日出入》一诗,当为“散歌”,是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武帝晚年东巡齐地、礼日成山时所作。而冯沅君以为此诗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时的作品。
相关诗词
-
《暇日出癸水门眺望·其一》拼音版
雌雄双石笋,竞秀出城中。一洞峰峰入,千泉树树通。水花纷似雾,山响不因风。胜日幽探去,无人识玉骢。
-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拼音版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
-
《日出东南隅行》拼音版
初月正如钩,悬光入绮楼。中有可怜妾,如恨亦如羞。深情出艳语,密意满横眸。楚腰宁且细,孙眉本未愁。青玉勿当取,双银讵可留。会待东方骑,遥居最上头。
-
《暇日出癸水门眺望·其二》拼音版
苍苍一片石,削出万峰青。插水皆浮玉,围天是翠屏。人随飞瀑下,心与白云冥。稍待麇麚入,岩扉雨不扃。
-
《十五日将入章泉上饶有句次韵》拼音版
诸贤送我入章泉,问讯泉头不老仙。更把一杯同醉倒,闲忙出处本欣然。
-
《余以官满赴京十一月十四日出北平顺承门赋六言绝句八首·其三》拼音版
君恩禄秩侈矣,子道鼎烟缺然。过家上冢何日,携书入觐今年。
-
《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二绝句·其二》拼音版
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浪入船。白首功名无尺寸,茅檐还听雨声眠。
-
《雪后日出三绝句·其一》拼音版
驱车清晓入瑶林,玉色珠光冷不禁。天意向人相暖热,云头初日万黄金。
-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拼音版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擪笛傍宫墙,苔花碧。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
《予出蜀日尝遣僧则华乞签于射洪陆使君祠使君以老杜诗为签予得遣兴诗五首·其一》拼音版
我幼入家塾,结发知苦心。稍长谬闻道,笃守至于今。淡然朱丝弦,三叹有遗音。讵敢负所学,枉尺求直寻。彼哉孔光辈,千载污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