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泛舟大明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写了大明湖秀丽景色,诗中诗人利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想象,把大明湖赞许为人间绘不出的仙境,又化用或暗用前代诗人的诗意,增加了诗的韵味。全诗格调高昂,气势豪迈。
- 作品出处遗山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诗人东游济南,游历至大明湖,深为陶醉,于心旷神怡中写下《泛舟大明湖》这首诗歌。
相关诗词
-
《后湖泛舟诗》拼音版
上苑奢行乐,沧池聊薄游。泛荷分兰棹,沈槎触桂舟。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欲知有高趣,长杨送麦秋。
-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拼音版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
《陪卢明府泛舟回岘山作》拼音版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
《初秋与诸子泛舟长水》拼音版
昨吊鸱夷子,扁舟向五湖。连峰七十二,相送出姑苏。秋水又将至,佳人方与俱。御儿城畔月,高咏复登舻。
-
《送王汾仲还新安因访石埭姚明府·其二》拼音版
相思似春水,一路送渔舟。自此临流别,湖名非莫愁。庭闱君自恋,京雒我空游。珍重南陔去,崇兰正可求。
-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其二》拼音版
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是上沙。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
-
《顷乾道辛卯岁三月望夜与周子充内翰泛舟石湖松江之间夜艾归宿农圃距今淳熙己亥九年矣余先得归田复以是夕泛湖有怀昔游赋诗纪事》拼音版
石湖花月浮春空,忆共仙人同短篷。三更半醉吹笛去,棹入湿银天镜中。鹤鸣唤归斗未没,却步扶疏花底月。不知行到碧桃边,但见天风吹积雪。月圆月缺今几回,依旧满湖金碧堆。仙人还上玉堂宿,合有片时清梦来。一笑流光飞电抹,嫦娥相对两愁绝。桂枝应亦老无花,蟾兔不须疑鹤发。
-
《万州西山湖亭秋荷尚盛》拼音版
丛荟忽明眼,山腰滟湖光。列岫绕云锦,深林护风香。西山即太华,玉井馀秋芳。隔江招岑仙,共擘双莲房。
-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其二》拼音版
日脚烘晴已破烟,山头云气尚披绵。却须多谢朝来雨,洗净明湖镜里天。
-
《李次山自画两图其一泛舟湖山之下小女奴坐船头吹笛其一跨驴渡小桥入深谷各题一绝·其一》拼音版
船头月午坐忘归,不管风鬟露满衣。横玉三声湖起浪,前山应有鹊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