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大明湖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长白山(1)绣江(2)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长白山前流淌着绣江水,水面上铺放开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1)

我细细地观赏水底的青山,更觉得山色佳丽无比,就象是一堆朦胧的青烟,随波荡漾,收拢不起。

山从阳丘(1)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3)

青山从阳丘蜿蜒西来,流下这宛曲的碧水,仿佛是天公有意点染,向人间扔下半截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1),昨日绣江眉睫间(2)

昨天我来到大明湖上,举起了酒杯畅饮豪干,美丽绣江的千姿百态,清晰地涌入我的眼帘。

晚凉一(1)东城(2)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待等到袭来晚间的清凉,驾一叶扁舟把东城横渡,水色暗黝呵荷花深稠,就像是前头已无去路。

江妃(1)不惜水芝(2)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江上的女神,真不爱惜那荷花的芳香,竟忍心让它,凋零在寒冷的秋风秋露。

兰襟(1)郁郁(2)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3)

女神的衣襟芳香如兰,散发着香气阵阵浓郁,罗袜轻盈,翩翩起舞,湖面上泛起了细碎的脚步。

晚晴一赋(1)画不成(2)(3)(4)风标(5)夸白鹭。

便是那《晚晴赋》的妙笔,也画不出荷花的翩然情趣,杜樊川徒然地写尽风骚,也只好全用来夸赞白鹭。

我时骖鸾(1)散仙(2),但见金支翠蕤(3)相后先。

我这时如同驾着鸾凤,飞行在天上追逐神仙,只见那金枝上绿穗飘甩,晃动在我的身后身前。

眼花耳热(1)不称意(2),高唱吴歌(3)叩两舷。

我痛饮一醉眼花耳热,只觉得不够放纵自然,索性高唱起吴地的歌曲,痛快地叩打两边的船舷。

唤取(1)樊川(2)摇醉笔,风流(3)(4)付他年(5)

有心要唤请才子杜牧,摇动他酣醉的生花笔杆,姑且把这段风流情事,用诗篇传付后世的岁年。

小提示:元好问《泛舟大明湖》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泛舟大明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写了大明湖秀丽景色,诗中诗人利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想象,把大明湖赞许为人间绘不出的仙境,又化用或暗用前代诗人的诗意,增加了诗的韵味。全诗格调高昂,气势豪迈。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诗人东游济南,游历至大明湖,深为陶醉,于心旷神怡中写下《泛舟大明湖》这首诗歌。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