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绝壁孤云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望。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作品简介

《永遇乐·绝壁孤云》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对家乡的思念与受老天爷戏弄而卷入惊涛骇浪之中,下阕写用尘容俗状去换取升斗陈腐之粮及被名利所累,表达了词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词笔调夸张,比喻形象。

创作背景

《永遇乐·绝壁孤云》该词作于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在国史院任职期间。词人虽初涉官场仅一年左右,但已深感壮志难酬,羁怀抑郁。官场的黑暗,仕途之险恶,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归隐思想,于是创作该词。

  • 文学赏析

该词上阕描写词人心中理想的隐居之所,抒写了羁身官场的苦闷情怀。前三句“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望”,是词人想像弃官归隐后的闲逸生活。悬崖峭壁,淙淙山泉,杳杳竹林,再加上一个小小的茅草屋。厌倦了官场的词人,很向往这样的地方。以下“留滞三年”指作者权国史院编修后的二三年,期间词人无时不作回归的梦想,想千里之外的家乡,想遥远的地方,想那些隔绝尘世的山林。接着用...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