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黄河即事

萨都剌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晨发大河上,曙色满船头。

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

村墟杂鸡犬,门巷出羊牛。

炊烟绕茅屋,秋稻上陇丘。

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

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

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

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

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

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愁。

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

裋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

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

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

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

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

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

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

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

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

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

作品简介

《早发黄河即事》是元代诗人萨都剌于至正十年(1350)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途经黄河时的所见所感,揭示了当时黄河两岸百姓的悲惨处境,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人概述了官租、水灾、盗贼给百姓带来的三种忧患;谴责了富家子弟的骄奢淫逸,而对百姓的苦难生活寄予极大的同情;最后八句批评当前治理黄河的政策,希望当政者能听取自己的意见。全诗感情真挚,态度鲜明,感染力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至正九年(1349年),诗人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因弹劾权贵被贬官,从南京回大都。次年去淮西江北道廉访司任经历。七十九岁的诗人,由大都往安徽庐州赴任,沿途亲眼目睹黄河、淮河两岸农村的破败景象,老百姓遭受天灾人祸,在死亡线上挣扎。诗人有所感触,于是写下《早发黄河即事》这首诗。

  • 赏析

《早发黄河即事》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为第一层,为诗人之目睹。诗人独乘小船,黎明启航,曙色撒满河面船头。远望,树林依稀可见,晨雾逐渐消失在曙光中。近看,黄河两岸的村落庄园,鸡犬相杂,羊牛出圈,炊烟袅袅绕屋,秋稻已上垄亩。面对此景,一般的封建士大夫可能要有“农家乐”之感,产生“归田园”之恩。但诗人此时却没有一般封建士大夫那种闲情逸致。“尝新未及试”以下三...

展开全部
萨都剌

萨都剌

元代诗人、画家

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父因军功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故为雁门人。泰定进士,授翰林应奉,后出任南御史台掾、淮西宪司经历等职。弃官后隐居安庆司空山。诗多写自然景色,清新绮丽。有《雁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