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溪十八涧
〔清〕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迭,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䌹。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记九溪十八涧》是近代文学家林纾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游览杭州九溪十八涧的情景。全文以游踪为线索,沿溪而行,紧扣九溪十八涧自然景观的奇绝特征,通过对奇山怪石等自然景物的描摹,再现了九溪十八涧溪涧交错、山石巧怪、树动花摇的怡人景色。文章从细处着笔,动静结合,景物描写生动有致;寓情于景,趣意盎然,语言洗练,清新脱俗。
- 作品出处畏庐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近代
创作背景
九溪十八涧在杭州市西湖龙井南,流水潺潺,万壑争流,峰峦叠翠,山色葱茏,为西湖名景之一。当时作者屡次上京应礼部试,均不第,因此到杭州任东城讲舍讲席。文章为作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与友人同游后所记。
相关诗词
-
兴化簿叶思文吾乡老先生也比沿檄见访既别寄诗二十八韵次韵以酬
...君高,节慕姜相直。恶语谁流传,同僚误刊刻。吾乡老先生,吏事以儒饰。新篇似庭燎,远寄箴我癖。把酒欲细论,何时再沿檄。阳春七十首,老艳万丈射。招邀屈原魂,收召子厚魄。惊开老病眼,喜见墨妙迹。愿公倡斯文,用夏变蛮貊。
-
九日饮酒会趣堂者十九人老者与焉既醒念不可以无诗因用赠林知常韵示诸友
我似杨雄贫嗜酒,笔作耕犁纸为亩。辛勤耕植三十年,往往糟醨罕濡口。今年九日瓮盎空,谁馔先生荷诸友。衰颜迎醉生嫩红,馋腹随餐失饥吼。菊花不上老人头,酒盏聊传此时手。文字...
-
九月十五夜
九月十五夜,前年居故乡。鸡黍修故事,兄弟自范张。岂知今年秋,扁舟葭苇傍。三日无人烟,雨细风悲凉。浇愁一杯酒,苦语生悲肠。
-
畎亩十首·其三
读书不知道,言语徒自工。求道匪云远,近在义命中。吾儒有仲尼,道德无比崇。传参十八章,入道知其宗。后学昧极致,徒知授儿童。孰识孝与弟,理与神明通。为臣不知此,事上焉能忠。
-
梅溪草堂新辟缺少花木效少陵故事觅之以诗·其一
小小园中十八香,主人游宦遂荒凉。名园草木多奇品,分我馀根种草堂。
-
左原诗三十二首·其二十六·雁潭
九日登临涧水滨,荡中征雁亦来宾。如今雁至应相感,不见名潭旧主人。
-
余全之赠菊栽二十品并示三十绝走笔二绝酬之·其一
老觉山林兴味长,归来三径叹荒凉。分君嘉菊二十品,增我东园十八香。
-
次韵濮十太尉咏知宗牡丹七绝·其七
造化无私处处芳,家山想见亦春藏。无端窃禄身为客,孤负吾庐十八香。
-
九月十二夜独步梅溪玩月人迹悄然秋色满眼微风不动岩桂自香初不劳思偶得四句盖心境中静时语也归小成室对短灯檠索纸书之
独步溪头夜初寂,扫空尘念心清凉。月明眼底见秋色,境静鼻根闻桂香。
-
三月晦日与同舍送春于梅溪因诵贾阆仙诗云三月更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时有二十八人遂以齿序分韵
记得来时手自探,预知今日思难堪。树头绿暗莺如诉,地上红多蝶尚贪。此夜钟声那忍听,明朝酒盏可能酣。却因送别还惊我,老境如蚕已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