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

樊增祥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残柳(3)黄于陌上尘(4),秋来长是翠眉颦(5)

秋日柳叶渐黄,和尘土的颜色接近。枯叶萎缩,就像美人皱起的眉头。

一弯月更黄于柳,愁煞(1)桥南系马人(2)

天上一弯残月更比柳叶还要枯黄,真是要把月下的离人愁死啊。

小提示:樊增祥《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是近代诗人樊增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将陌尘、残柳、秋月的颜色放在一起比较,黄色渐次加深,描绘了灞桥边的典型景象。末句点出全篇主旨,满眼昏黄的销魂景象触发了游子的思乡愁绪。这首诗突破了传统的灞桥留别题材的表达方式,通过层层渲染,寓情于景,委婉曲折地传达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摹写逼真,颇为感人。

创作背景

《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该诗作于光绪十三年(1887),当时樊增祥在陕西任知县。诗人颇负才名,中进士后,却长期屈居下僚。游宦关中,“易地者四,劳形案牍,掌笺幕府,身先群吏,并用五官”(《樊山诗集自序》),郁郁不得志。诗人经过灞桥,信手在旅舍的墙壁上题了这首诗,稍改好作欢娱侧艳之语的故习。后来谭嗣同偶然在墙上发现了这首诗并大为赞赏,该诗由是脍炙人口,传诵一时。

樊增祥

樊增祥

清代文学家

樊增祥(1846—1931), 字嘉父,号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进士,改庶吉士,补陕西渭南知县,迁陕西按查史,调江宁布政使。有《樊山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