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西园》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该诗以游览北宋故都汴京西园遗迹起笔,引出诗人对北宋覆灭的感叹;接着以西园昔日的胜景与宋帝“满面黄沙哭燕月”的失国之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全诗总结了宋徽宗园成而国亡的深刻教训,对金国统治者走上北宋老路表示了无限的痛惜。
- 作品出处遗山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兴定四年庚辰(1220)秋,元好问赴汴京应试落第,又恰逢金朝向蒙古求和被拒。在这多事之秋,诗人为排遣忧愁,往游西园。然而,西园内的草木亭台,却在在使诗人见而生愁,更引起诗人无限的感慨。他追忆宋徽宗耗费巨资修造园林,荒淫昏乱,以至国亡身俘的往事,联想到如今逼迫当前的大敌,日益削弱的国势,预感到金国重蹈北宋覆辙的可能,心中甚是伤感,因而提笔写下了《西园》这首诗歌。
相关诗词
-
《依韵和乌程李著作四首·县署西园》拼音版
春入西园何苦誇,我曾狂醉洛城花。如今老大都无兴,独坐晴轩看落霞。
-
《诸公会赵中贵园》拼音版
西华西去有园亭,为客高楼日不扃。槛外四收吴苑绿,杯中一送蒋山青。沟从太液宽分润,席傍微垣好聚星。莫笑贵人艰粉黛,只今姚魏未全零。
-
《步魏公西园小酌时公已捐馆矣》拼音版
魏国层台插绛霄,西园飞盖引和飙。披崖竞缀黄金粟,傍水争抽白玉条。春至管弦先鸟咔,秋归红粉后花凋。唯余一掬羊昙泪,并入风光赋大招。
-
《雨后经西园》拼音版
小园西百步,五亩未为悭。得雨草皆满,无风花自闲。尽清全赖水,论足尚亏山。树艺有馀养,其如丁者顽。
-
《西园》拼音版
为园多半是游嬉,傍宅西偏事事宜。鯈尾趁花溪宛转,莺声隔叶树参差。地循五亩横分畛,路绕三叉曲作篱。满面夕阳人已醉,还歌飞盖旧游诗。
-
《游西城故赵尚书果园与萧文明李士常陈玉汝潘时用倡和四首·其一》拼音版
漫忆江湖万里游,西园风景似南州。青苔地湿频经雨,白苧凉生不待秋。尘事已醒前日梦,岁华空白几人头。松醪载得浑拚醉,莫遣飞花浪作愁。
-
《游西城故赵尚书果园与萧文明李士常陈玉汝潘时用倡和四首·其三》拼音版
句入西园字字清,葛衣纱帽称閒行。苔侵翠壁应全遍,果熟青林已暗生。流水断堤人共远,片云孤鸟意俱轻。閒官爱说山中话,为有归田录未成。
-
《尚矩还自南畿宿城西高氏园出访而还次廉伯韵一首》拼音版
名园秪在寺垣西,客袂无端此再携。鸦背夕阳天上下,马头晴雪路高低。吟思谢氏池边草,渴忆苏郎醉后齑。岁晚朝天应不远,不须愁滑向春泥。
-
《西园秋雨咏苔》拼音版
岂不爱佳客,畏人践我苔。西园十日雨,三径不曾开。
-
《与客饮西园花下》拼音版
一壶酒正满,一树花仍新。倾壶对花树,日暮西园春。不爱枝上花,爱此花下人。相逢莫学花无赖,明日分飞随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