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

厉鹗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作品简介

《灵隐寺月夜》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描写杭州灵隐寺月夜景色的诗歌。首联写了诗人初到灵隐寺的感受,秋叶入山,寒气袭人,山谷和佛寺都沐浴在白光中,冷泉叮咚,别有一番幽意。颔联写了山间的景色,月亮高悬,流水清晰,一片沉静。颈联写寺院,勾勒出灵隐寺一带的环境,一盏明灯散发微光,衬托四周的静,孤独的磬声弥漫天空。尾联写归途,诗人畏惧老虎,在山路上闻风色变。全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

《灵隐寺月夜》此诗写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其时作者馆于杭州汪氏听雨楼。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东南麓,背靠北高峰且面朝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这首诗将月下灵隐写得清空幽邃。

  • 鉴赏

《灵隐寺月相》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地灵隐山麓,附近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相”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相景色。从诗中“相寒”、“落叶”看,时间当在深秋。

首二句,“相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相。“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

展开全部
厉鹗

厉鹗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荐博学鸿词,被罢,终生未仕。工诗词,为浙派中期代表人物。诗清幽孤峭,好用僻典;词宗南宋,尚清空醇雅,成就尤高。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