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
〔清〕
夜寒香界(1)白,涧曲寺门通。
夜晚寒气袭人佛寺如霜似雪,山泉如曲与寺门相连。
月在众峰(1)顶,泉流乱叶中。
月亮高悬在众多山峰顶,泉水冲刷着落叶响。
一灯(1)群动息(2),孤磬(3)四天(4)空。
一盏长明灯衬出万物俱息,孤独的击磬声弥漫四方天空更显得空寂。
归路畏逢虎(1),况闻岩下风。
归途害怕遇到老虎,况且听到岩石的风声。
小提示:厉鹗《灵隐寺月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灵隐寺月夜》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描写杭州灵隐寺月夜景色的诗歌。首联写了诗人初到灵隐寺的感受,秋叶入山,寒气袭人,山谷和佛寺都沐浴在白光中,冷泉叮咚,别有一番幽意。颔联写了山间的景色,月亮高悬,流水清晰,一片沉静。颈联写寺院,勾勒出灵隐寺一带的环境,一盏明灯散发微光,衬托四周的静,孤独的磬声弥漫天空。尾联写归途,诗人畏惧老虎,在山路上闻风色变。全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 作品出处宋诗纪事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灵隐寺月夜》此诗写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其时作者馆于杭州汪氏听雨楼。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东南麓,背靠北高峰且面朝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这首诗将月下灵隐写得清空幽邃。
相关诗词
-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清风徐来惊睡馀,遂超羲皇傲几蘧。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
-
再依皇祖灵隐寺诗韵
飞来峰畔路,法相坐嵯峨。宛识祗园近,已闻梵呗多。竺云开月宇,仙籁下烟萝。到处瞻光被,羹墙岂是过。
-
灵隐寺用宋之问韵即效其体
飞来矗翠峣,屏障已清寥。月地开如镜,云璈沸似潮。柏烟林外写,花雨座中飘。泉冷石为瘦,峰高树与遥。考功昔游历,此处感荣凋。五字殊难属,一联浑解嚣。江南曾有赠,当面眯津桥。
-
再至云林寺
云林旧日灵隐寺,两字奎章殿额高。鹫石西来作屏障,浙江东去见波涛。诗裁谁则如骆宋,禅派他犹分济曹。杳界若论真面目,大都形迹粕和糟。
-
访灵隐寺
柳暗苏堤路,行行二月春。草香随蜡屐,松影落罗巾。野鸟近啼竹,山蜂远趁人。老僧相见好,留宿话前因。
-
游灵隐寺
飞来峰畔几番寻,梵刹庄严倚夕曛。幡影淡摇三殿月,炉烟寒郁半山云。丹厓桂子落无迹,碧洞猿声杳莫闻。遍地野花开烂漫,偷閒聊拟破苔纹。
-
灵隐寺
灵隐何缘副夙盟,蒲团茗碗拄藤轻。昂藏野鹤来僧榻,扑簌岩花落鸟声。桂子天香真绝唱,柳塘花坞自关情。几回不尽登临意,便欲山前结数楹。
-
灵隐寺
灵隐何年寺,青山向此开。涧流元不断,峰石自飞来。竹覆空王苑,花藏大士台。冥探有玄度,莫遣夕阳催。
-
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
晚从冷泉游,遂止招提境。入门闻清钟,孤阁夜方永。倾耳听泉声,声喧意弥静。朝来小雨过,宿雾散高岭。凭窗见层峰,涧壑殊清迥。不知晓云过,但觉衣裳冷。清飙动林薄,初日照山影。行当访韬光,直上松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