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中散

南北朝 颜延之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作品简介

《嵇中散》是南北朝文学家颜延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五君咏》中的第二首。此诗歌咏的对象是魏晋间的名士嵇康,通过赞扬嵇康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表达自己虽受打击却不肯屈服的态度。全诗结构严密,首二句总领起势,后四句铺填,最后议论作结,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创作背景

颜延之爱酒放荡,不拘小节,被人排挤,由步兵校尉出任永嘉太守,心怀怨愤,因此写下《五君咏》,借古事来发泄自己的不平之鸣。这是《五君咏》中的第二首,歌咏的对象是魏晋间的名士嵇康。嵇康因曾作过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故于当时司马氏的政治集团抱不合作的态度。他虽崇尚老庄,喜言养生服食之事,但富于正义感和反抗性,曾勇敢地抨击虚伪的礼法与附炎趋势之士,最后被司马昭所杀。此诗就是通过对嵇氏不谐流俗的倔强性格的歌颂,表现了颜延之本人的人生态度。

  • 文学赏析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两句是对嵇康个性的总述。嵇康不能与世俗之人和谐相处,他自己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说自己想学习阮籍的口不论人之过,“然未能及”,就说明了他禀性的刚直,又说自己“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都体现了他不谐流俗,孤高自傲的品格。又据《黄庭经》注中说,餐霞是神仙家的一种修炼方法,指在幻觉中感到日中五色流霞环绕,于是便蒋甘光流霞吞入口中,是一种得...

展开全部
颜延之

颜延之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孤贫,但喜好读书,文章之美,冠绝当时。由于时运不济,三十岁后,才为吴国内史刘柳的行参军,不久转主簿。后历始安太守、中书侍郎、永嘉太守,直至金紫光禄大夫。与谢灵运齐名,时称“颜谢”。由于他为人耿直,不拘小节,出言无忌,每犯权要,官运坎坷,多赖文名维系。孝建三年卒,追赠散骑长侍、特进,谥“宪子”,《宋书》有传。原有集,已散佚,萧统《文选》选文六篇。明人辑有《颜光禄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