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上宋太祖表
〔五代〕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固非虚词,人多知者。
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
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闲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
及陛下显膺帝箓,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嗣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
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衣。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抒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谕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即位上宋太祖表》是南唐后主李煜呈给赵匡胤的即位报告。此文表达三层意思:其一,自己是不得已而即皇帝位;其二,侍奉宋朝不敢有二心;其三,与邻国吴越有世仇,恐为其所谗。其三是申述的重点。作者表明,自己对大宋忠心耿耿,却不能避免吴越的谗言而激怒大国。先表示南唐军队一定会自我约束,然后再恳求宋朝一定要烛鉴是非,正确审视南唐和吴越存在的矛盾。全文阐明己意,斟酌其词,言辞谦卑。
- 作品出处全唐文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961年
创作背景
《即位上宋太祖表》这封李煜亲自手书的即位报告,录自《宋史》卷四七八,题目当为后人所改写。南唐自后周显德五年(958)割淮南之地以奉后周,已去帝号,去年号奉周之正朔,表示附庸之意。赵匡胤立宋代周之后,改年号为建隆,南唐同时改行纪年,承认对宋朝的依顺。也就在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死于南昌。七月,灵枢运回金陵,举办丧事。这时,原来留守金陵的太子奉丧即位,改从嘉旧名为煜,尊母后,册皇后,封立诸弟为王,任命重臣,大赦天下,李煜正式登基,成为南唐国君,并即刻动手办理向宋朝的报告。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记载,建隆二年八月甲辰,李煜先派出桂阳郡公徐邈北上,向宋太祖进奉父亲李璟的遗表;九月壬戌,再遣中书侍郎冯延鲁携贡金北上,向宋太祖进奉自己手书的即位之表。这种程序的先后与使者官衔高低的安排,都可以见出即位伊始的李煜对待宋朝,态度很恭敬,礼节很周到。
相关诗词
-
金缕曲·上定郡王筠邻主人
...倒,感清天、一声霹雳,阴霾都扫。拯救生民稍援手,泛出慈航仙棹。更无尽、神光普照。虽有覆盆终解释,此生恩、拟向来生报。聊献上,陈情表。
-
论佛骨表
...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
-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省门簪组初成列,云路鸳鸾想退朝。寄谢慇勤九天侣,抢榆水击各逍遥。
-
述祖德赠湖上诸沈
我祖文章有盛名,千年海内重嘉声。雪飞梁苑操奇赋,春发池塘得佳句。世业相承及我身,风流自谓过时人。初看甲乙矜言语,对客偏能鸲鹆舞。饱用黄金无所求,长裾曳地干王侯。一朝金尽长裾裂,吾道不行计亦拙。岁晚高歌悲苦寒,空堂危坐百忧攒。昔时轩盖金陵下,何处不传沈与谢。绵绵芳籍至今闻,眷眷通宗有数君。谁见予心独飘泊,依山寄水似浮云。
-
太行歌
上客坐高堂,听仆歌太行。六岁从先公,骑马出晋阳。遥循厚土足,忽上天中央。但闻风雷声,不见日月光。狐兔绕马蹄,虎豹嘷树傍。衡跨数十州,四面殊封疆。童心多惊慄,壮气已飞扬。自来江南郡,佳丽...
-
潮州刺史谢上表
...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谓臣言虽可罪,心亦无他,特屈刑章,以臣为潮州刺史。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宏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以正月十四日,蒙恩除潮州刺史,即日奔驰上道,经...
-
上张仆射书
...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
-
宋明堂歌九首·其三·歌太祖文皇帝
维天为大。维圣祖是则。辰居万宇。缀旒下国。内灵八辅。外光四瀛。蒿宫仰盖。日馆希旌。复殿留景。重檐结风。刮楹接纬。达响承虹。设业设虚。在王庭。肇禋祀。克配乎灵。我将我享。维孟之春。以孝以敬。以立我烝民。
-
深虑论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