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宋〕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4)。越(2)娥青镜(6)洗红埃,山斗秦眉(7)妩。相间金茸(8)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9)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秋夜中室内灯影幢幢,室外檐水嘀嗒,恰如琵琶单调的咚咚哀鸣声。如今越地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满满的,像一面面镜子般任由姑娘们挑选,去照影梳洗红妆。山色沾雨,青黛如洗,这景致也可与少女弯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田野上黄绿相间,正当秋收时节,遥望城郊的西北面,是春天时我曾经去游玩过的一处景点。临近黄昏,捣米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穿林缥缈,到处都散发出一阵阵新米煮成的米饭香味。
清磬(1)风前,海沈(2)宿袅芙蓉炷(3)。阿香(4)秋梦起娇啼(5),玉女(6)传幽素(7)。人驾梅(8)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9)。采菱别调,留取蓬莱(10),霎时云住。
从清风中传来了一阵祈祷雨止的磬鼓声,祈雨止的荷花灯也在雨中的积水处滋滋地燃烧着。秋雨绵绵不止,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车的阿香姑娘,秋夜从梦中惊醒而啼哭不止的缘故吧?而华山女神却因为霖雨不止,也在为人世间犯愁呢。因为她的夫君还在人间远游,受霖雨之阻,不能及时返回。在梧桐落叶,秋尽冬将至之时,只好无聊地把为他精心准备的宴食拿来独自享用。什么时候能够去绍兴的蓬莱阁中欢唱起江南水乡的《采菱》古曲,庆贺秋雨停止呢?
小提示:吴文英《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词作。此词先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再写人们祈祷雨止的情景,然后援引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盼望雨止的心情。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全词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
- 作品别称烛影摇红·秋入灯花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烛影摇红
- 创作年代1245年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这是一首农村词。秋日久雨不停,词人忧农而祈祷,雨停喜而为词贺之。由词题“越上霖雨应祷”句看来,此词作于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以后,吴文英往来于杭、越之间的时候。
相关诗词
-
烛影摇红·日落燕台
日落燕台,乱鸦啼近黄昏候。不多庭树弄秋声,听得人消瘦。寒到霜前雁后。忍思量、江南病柳。画屏孤倚,一穗心焦,化成红豆。曾记联床,夜阑愁语同搔首。九逵烟月总相思,闲醉销魂酒。酒醒无聊依旧。为离人、疏更偏久。未堪重忆,帐晓炉温,蜡残珠溜。
-
烛影摇红·立春日柬高内翰
辇路融晴,宫云逗晓青旗报。梅边香沁彩鞭寒,初信花风到。笑语谁家帘幕,镂冰丝、红纷绿闹。髻横玉燕,鬓颤琼幡,不能知掉。看见春来,曲尘微涨催兰棹。娇黄拂略上柔条,等得莺眠觉。引出千花万草。喜搀先、椒盘竹爆。问谁天上,瑶帖初供,玉堂归儤。
-
烛影摇红·辜负天工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
-
烛影摇红·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暗垂珠泪如言语。无情本不起斯因,转使余频悟。劝汝何须忧虑。已当日、终南遭遇。拂开眸目,剔正心神,东临琼路。占真闲,水云...
-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
烛影摇红·题拔可令妹李稚青花影吹笙室填词图,即用其原作集成一解
几日诗魂,不知燕子归何处。止多落絮与飞花,换了门前路。曾采幽芳题句,况湖山,顿伤心素。娉婷一笛,解诉清愁,沈吟渐苦。
-
烛影摇红·咏鵻堂怀旧
春入华堂,玉阶草色重重暗。寒波一片映阑干,望处如银汉。风动花枝深浅。忽思量、时光如箭。歌声撩乱。环佩叮当,繁华未断。游赏池台,沧桑顷刻风云换。中宵笳角恼人肠,泣向庭闱远。何处堪留顾盼。更可怜、子规啼遍。满壁图书,一枝残蜡,几声长叹。
-
大石调·初生月儿
...。初生月儿一半弯,那一半团圆直恁难,雕鞍去后何日还?捱更阑,淹泪眼, 虚檐外凭损阑干。初生月儿明处少,又被浮云遮蔽了,香消烛灭人静悄。夜迢迢,难睡着,窗 儿外雨打芭蕉。初生月儿一似弓,梦里相逢恩爱同,觉来时锦被一半空。去无踪,难再逢, 窗儿外烛影摇红。
-
浣溪沙·露榻风帘烛影摇
露榻风帘烛影摇,故人留话慰萧条,徘徊花月可怜宵。天淡有云空漠漠,月明无雨更翛翛。洞天归路踏琼瑶。
-
行香子·四序无穷
四序无穷,万物皆同。守空门、佛祖家风。香烟袅白,烛影摇红。对翠梧桐,金菡萏,玉芙蓉。潦倒山翁。少小顽童。天性而、一样疏慵。偶来尘世,忘却山中。有一枝梅,千竿竹,万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