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燕惠王书
〔先秦〕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又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令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光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自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谦于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王之留意焉。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报燕惠王书》是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文中乐毅申明自己投赵是为了避免被诛,从而保全燕昭王和燕惠王的贤名与道义。乐毅还表明,燕昭王选择贤能,自己能被重用是燕昭王任免人才的英明策略。详述燕昭王采纳乐毅的建议,论述贤明之君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论功行赏,不废弃有功之臣。隐约批判燕惠王违背了先王的教诲。最后以伍子胥的遭遇为例,再次为自己投赵辩解。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燕国但不会做对燕国不利的事情。
该文通过隐喻的手法,昭示昭王之贤明,衬托惠王之失察。用幽怨中含着惋惜,哀婉中含着悲愤的措辞及勇气,绵里藏针地为自已进行了审辨和表白,写的悱恻感人,意味深长。
- 作品出处战国策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创作背景
《报燕惠王书》作于公元前279年,当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和乐毅本有嫌隙,就派人持书招回乐毅而委骑劫为将。乐毅因此而奔赵。后来,齐国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失地尽复,燕国势弱不得不割地求和。这时燕惠王想起乐毅的功劳,去信请乐毅回燕国,但又在信中指责乐毅弃燕而走,对不起先王知遇之恩。而乐毅就此写下《报燕惠王书》。
相关诗词
-
读岳鄂王传
...长城遂摧千丈墉。群奸尾摇蜂虿毒,一蟆吻纳蟾蜍宫。强胡妄冀脱虎口,残喘忽重苏犬戎。难平者事有成算,可投之机无再逢。乡来望诸报燕惠,无怨无怒方雍容。其谁掩卷辄恸哭,主父偃与齐蒯通。黄金台圮置勿论,问之胡不达四聪。昔人已矣不可作,后来更复将焉从。审如机...
-
近得书帖
廿二日羲之报:近得书,即日又得永兴书,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尔沉滞。忧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报。
-
谢李侍御孟敬惠刻书数种
使君真有五车书,不惜分光慰索居。中垒业传饶七略,征南癖在喜三馀。已无它技同鼯鼠,从此残缘结蠹鱼。更道酉阳西去穴,缥缃玉简定何如。
-
新乐端惠王挽诗一首
帝纪年元狩,先王建社初。地分齐渤海,亲比汉朱虚。壁有先贤籍,门多处士车。蛟龙一夕变,鸡犬亦无馀。明月空丹辇,流云自绮疏。犹闻刘向在,能读枕中书。
-
华幼圜以古隶见贻赋此报谢仍乞书国风
鸟翮山头王次仲,鸿都门下蔡中郎。似分晋季鹅池墨,流作梁清练水香。柿叶过霜红满地,芭蕉含雨碧堆床。二南须为纵横写,老去风人有面墙。
-
后无题五首·其二
吐蕃回纥使何如,冯翊扶风守太疏。范蠡不辞句践难,乐生何忍惠王书。银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黄羊减拂庐。北陆渐寒冰雪早,六龙好扈五云车。
-
乐毅报燕王书
...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
-
谏逐客书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
-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
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鹢新。迁转五州防禦使,起居八座太夫人。楚宫腊送荆门水,白帝云偷碧海春。报与惠连诗不惜,知吾斑鬓总如银。
-
燕昭王墓
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