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

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空余韩偓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

作品简介

《淮右》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淮右”为题,实际上不是专咏淮右之事,而是取开头两字为题,抒发诗人对无可挽回的金王朝国运的悲慨之情。全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严谨有度,平淡中有奇崛,浅显中见沉郁,情意真挚,凄楚感人。

创作背景

《淮右》该诗大约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五月间。这年,宋将孟珙败金将武仙于顺阳(今河南淅川),取邓州。金哀宗在宋州,后又逼走蔡州(今河南汝南),当时诗人被蒙古军羁管于山东聊城。

  • 文学赏析

首联抒写金王朝城池陷落,国君遭困的境况。南宋与蒙古联合攻金,宋将孟珙攻取了顺阳、邓州等地,所以说“淮右城池几处存?”以“几处”修饰“存”,表明金朝国土所剩无几。“不堪论”表明金国国势的衰微和诗人心境的悲苦。该联,一句写国土沦丧,一句写国君受困,金王朝名存实亡的境况可见。“几处存”“不堪论”,一个反诘句,一个感叹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大势已去的深切的感慨,具有...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