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梦里乡关春复秋,眼明今得见并州。

古来全晋非无策,乱后清汾空自流。

南渡衣冠凡人在?西山薇蕨此生休。

十年弄笔文昌府,争信中朝有楚囚?

作品简介

《太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劫后余生,有幸见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时的分外惊喜之情,流露出诗人高岸深谷之变和身世沧桑之悲,痛彻肺腑,悲喜交织。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九年(1237),遗山被拘管山东的期限将满,故只身返乡安置迁家事宜,八月间回到太原,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感到非常欣喜,却又看到家乡的萧条而愁苦,于是创作《太原》该诗。

  • 文学赏析

首联写初返太原时的惊喜之情。诗人自二十七岁避乱南渡,历经宗社丘墟、羁囚数载。坎坷岁月达二十一年之久。在此漫长的岁月中,他对故乡确实是朝思暮想,望眼欲穿:“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大雁南来,他感叹雁尚能“南来还北去”,而自己却“无计得随君”;春归大地,万物欣欣,而诗人却生“萧萧春色是他乡”之悲。由此可知,“梦里乡关春复秋”中,包蕴了诗人多少思乡之情...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