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记
〔清〕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1)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2),高千馀雉(3),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4)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5)。灵岩寺(6)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7),以居佛像,度(8)其高,当岩之十九(9),峭不可上,横出斜援(10)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11),帷张而军行。岩尻(13)有泉,皇帝(14)来巡,名之曰“甘露(15)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16)。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17)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18)”云。
泰山以北大山很多,而灵岩最有名,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像石砌的城墙,高千余文,周围环抱着的群山像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从山岩到溪流,几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卑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像军队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寺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余初与朱子颍(1)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2)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3)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4)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5),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6)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7)宇益兴。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1)。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2)夜宿,姚鼐记。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颍。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小提示:姚鼐《游灵岩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游灵岩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散文,全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灵岩及灵岩寺的幽绝。文章第二部分一落笔,先交代朱子颍因公事缠身而未能同游,然后叙述自己在聂剑光的指引下涉水越岭,游历与灵岩相望的琨瑞谷的情景。这篇散文长短错落,起伏抑扬,布局精巧,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惜抱轩全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作者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接着在春节后的正月初四又游历了灵岩。《游灵岩记》这篇散文为《登泰山记》的姐妹篇。是作者为记录灵岩之行而创作的游记散文。
相关诗词
-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
送至洪沙弥游越
知尔学无生,不应伤此别。相逢宿我寺,独往游灵越。早晚花会中,经行剡山月。
-
陪冯使君游六首·游灵泉院
珂佩喧喧满路岐,乱泉声里扣禅扉。对花语合希夷境,坐石苔黏黼黻衣。鸟啄古杉云冉冉,风吹清磬露霏霏。惠岩亦有孤峰在,只恋翻经未得归。
-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稠。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
题灵岩寺
北寺三年别,西湖十里程。山门桥上转,石路阁中行。地入千重险,江分一面平。引藤闻鼠乱,窥洞见龙惊。嶂月排檐出,屏风倚槛成。猿寻青壁过,树绕碧崖生。小殿灵云影,高廊下水声。何当还梦谢,尽我一诗情。
-
游嵩山
鞭羸百里远来游,岩谷阴云暝不收。遮断好山教不见,如何天意异人谋。
-
行县至雩都邀馀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几圣希颜同游罗岩
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云外入松阴。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
附录元祐元年己巳正月三十日同太史薄达夫来游概作六咏又作长篇以广其意景尔
灵岩胜概魁宁川,欲往还心几踰年。今朝乘兴得清赏,须知亦是同夤缘。驱车初抵石门路,恍疑共到蓬莱天。旁连高延立玉壁,下广迤逦铺琼...
-
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
...列仙,尤物谁怜久埋没。具茨笔力扛九鼎,坐遣清诗入山骨。据龟食蛤谁与游,绛节云车到仙窟。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飞云杳蔼风吹香,翠润空濛雨垂湿。谁从洞口看金书,想对神清时独立。我家灵岩山脚底,识面何由恍如失。虽无幽梦到三山,尚有明珠容什袭。
-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飘颻白猿声,答我雅正吟。经台复丹井,扪萝常遍临。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温颜煦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