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咏

曹雪芹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作品简介

《螃蟹咏》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薛宝钗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点明了食蟹的季节和环境;颔联为诗中的警句;颈联写了对付螃蟹之法;尾联写螃蟹的下场。薛宝钗借咏颂螃蟹,以斥责不守礼法、背弃仕途的叛逆行为。全诗以蟹取喻,用笔老辣,极尽讽刺。

创作背景

《螃蟹咏》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借吟咏螃餐而进行的一场诗战,这首诗是由薛宝钗所作。《螃蟹咏》紧接着《菊花诗》,它们是同一次诗会(菊花诗会)上的作品,前有林黛玉的“魁夺菊花诗”,后则引出薛宝钗的“讽和螃蟹咏”。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同一个螃蟹,持有不同政治立场和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就对它有截然相反的寓意。作为封建卫道者的薛宝钗,则借吟咏螃蟹这个“小题目”,“寓大意思”,嘲笑和辱骂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攻击宝黛所走的反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道路是错误的,行不通的。

  • 文学赏析

同是咏蟹,薛宝钗的《螃蟹咏》却塑造了螃蟹的另一种形象,当然,也塑造了她与宝玉、黛玉完全不同的自我形象。看来,她是由于不满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螃蟹咏》中对螃蟹的表现而写下这首诗的,确实如她自己说的,是“勉强了一首”。

首先,薛宝钗的诗,虽也写了人们的吃蟹赏桂,但写来却缺乏生活情趣。首联写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之下喝酒吃蟹,也引了典故“长安涎口”...

展开全部
曹雪芹

曹雪芹

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