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归梦图三首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其一】

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

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

【其二】

系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河一线明。

万里秋风吹布袖,清晖亭上倚新晴。

【其三】

游骑北来尘满城,月明空照汉家营。

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

作品简介

《家山归梦图三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实,将愉快的童年趣事娓娓道来,以记忆中的的平静快乐对比现实社会的战乱纷争,不动声色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对战乱的深切厌恶。第二首前两句写画中之景,回忆家乡壮丽景色,后两句回归冷酷现实。第三首以元蒙兵的破竹之势与金朝之节节败退两相对照,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失望和前途未卜的迷茫。全诗情感前后照应,层层递进。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诗人登进士第后,没选上官职,闲居汴京。每日和京中文人交游酬唱。当时,友人李平甫为他画了家乡的系舟山图,座主赵秉文,吏部尚书杨云翼,以及友人刘昂霄、赵元等人,都相继为此画题诗,抒发那深沉的思乡之情。这一切,都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触动了诗人的归思。于是,他慨然提笔写下了这三首七绝。

  • 文学赏析

组诗第一首,“别却并州已六年”开篇即紧扣诗题中的“归梦”二字,直抒因图兴起的情怀。游子思归,古今亦然,更何况是故乡沉沦,有家难返。“别却”二字,便道出古往今来无数流亡他乡之人那“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思归之情。“六年”之前冠一“已”字,又透露出昼思夜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次句紧承首句而来。弦紧绷于弓之两端,非常直,比弦更直的却是诗人的“眼中归路”。两点之间的距...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