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画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薛宝钗创作的一首菊花诗。这首诗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也流露出薛宝钗自视清高自负不凡的思想。首联点题,写了画兴大发的原因。颔联写作画过程,突显了宝钗对中国画技艺的谙熟。颈联写“画”的效果,把实物实景与自己的想象幻觉融合在一起。尾联则点出了“画”的意义和作用。这首诗在艺术方面,是堪称上乘的,颔颈两联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花喻人、以人比花、人花相映,充分流露出宝钗自视高明、与众不同的思想情趣。而且全诗对仗工整,聚叶与攒花、泼成与染出、千点墨与几痕霜,都对得十分工整。
- 作品出处红楼梦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画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宝钗是个绘画的内行,在第四十二回指点惜春画“大观园行乐图”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所以宝钗选择《画菊》这一题目,借此展现了自己全面的文化修养。
相关诗词
-
观序上人所藏陶成画菊石歌
...姿弄态不一足,背向纤秾皆可目。突如大家贵介女,珠翠虽摇气庄肃。近时名手计汝和,此生笔力方之过。江东徐霖学画石,效颦差胜王与何。亦知神品多冥契,下笔巉岩拓高势。石磊磊兮菊漫漫,清霜古路花斑斑,远意颇类东林山。东林昔筑莲花台,彭泽攒眉不肯来,归家对...
-
墨菊二首·其二
画菊不画香,香空讵堪掬。画菊不画色,色似花已俗。都无色香在,安用此为菊。登堂见孤标,入手疑可触。自非识菊者,但看桃李足。古色今不知,世人空有目。
-
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皆论派,汝和画菊乃天解。直将书法写此花,宛转金枝总垂薤。初为水墨后红紫,几向清纤发狂怪。桃羞杏涩宁比妍,蚁恨蜂愁未堪嘬。幽兰堪供屈子佩,...
-
画菊与某官留别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局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
题王勤中画菊勤中有诗及渊明略反其意
黄菊有何好,自然多令姿。抚我无弦琴,为花倾一卮。君勿轻此花,颇与小草异。饥当餐落英,姑置乞食事。
-
戏题严子画菊 其二
彭泽真吾友,生平爱菊花。墨君无妙本,风叶动窗纱。
-
戏题严子画菊 其一
南邻老君平,读易卧空谷。枯笔忽生花,淡写半丛菊。
-
渭臣弟箑上画菊
我似陶先生,爱此篱下质。惜居阛阓中,无地缀萧瑟。吾弟学花师,莳菊满蓬室。谁写半抹霜,寒姿溢枯笔。同是白衣人,得酒莫相失。凉飙动怀抱,秋容袖中出。西风漫弃捐,明朝已九日。
-
题介溪严侍读画菊
风蕊纷披霜叶清,画图秋色笑渊明。持杯只爱东篱赏,未识金门大隐情。
-
戴文进画菊
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