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黄鹤楼
〔唐〕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望黄鹤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开头以夸张的手法描写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接着紧扣有关黄鹤山的传说,描绘仙人飞升后的荒凉景象,最后写由黄鹤山的奇伟和有关仙人的传说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诗人联系自己一生的遭遇,决心把全部情感托付给黄鹤山,以结束客居他乡的流浪生活。在写法上诗中杂入许多虚无的幻想,浓化了全诗的气氛。
- 作品别称望黄鹤山
- 作品出处李太白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质韵
- 创作年代760年
创作背景
《望黄鹤楼》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今湖南岳阳)、江夏(今湖北武昌)。黄鹤山,即黄鹤矶,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即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李白在滞留江夏期间曾多次登过黄鹤楼,对黄鹤山和黄鹤楼怀有很深的情感。这首诗就是他在眺望黄鹤山时即景生情而写下的抒情篇章。
相关诗词
-
旅怀·其三·望黄鹤楼
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白云千载归何处,此日孤吟自夕阳。蘋蓼又围新睥睨,汀洲犹见旧艅艎。谁家短笛城头起,不为烟波有故乡。
-
水调歌头·十日归舟望黄鹤楼六叠辛韵
人昔去不返,天讶鹤冲开。凭高争寄遐想,巨笔插峨嵬。千古楼头崔李,未肯题诗九日,更赌阿谁来。天水莽一色,远唾净无埃。予生晚,恨不共,古人杯。虚夸谢朓战胜,去剪北山莱。几度废池乔木,暗触江东兵气,如月灌楼台。与击渡江楫,去住总徘徊。
-
江上望黄鹤楼
枫霜芦雪净江烟,锦石游鳞清可怜。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无限沧洲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
重题黄鹤楼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五百年前黄鹤去,閒寻鸥鹭订诗盟。
-
登黄鹤楼时闻流寇犯楚界速往常德
峗峨高阁倚云巅,俯瞰长江水拍天。偶得登临舒望眼,恍从图画缀轻烟。风声疑是当年鹤,笛韵犹怀昔日仙。时事关情催棹急,中流击楫任谁先。
-
上黄鹤楼
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概督州。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
-
黄鹤楼
半空金碧何代楼,仙人鹤驾曾一游。雕槛看云楚山晓,珠帘捲月湘江秋。楼前云月长无恙,祢赋崔诗角清壮。西风忽动庾公尘,仙人仍归九天上。
-
俞叟石庵老而健画以二丈余纸写梅一本为黄鹤楼补壁乞余题之
江上老龙怒起蛰,化作蟠柯势腾掷。墨鳞散落万梅花,一夜东风满雪壁。高城俞叟老益健,生无他好惟画癖。解衣磅礴好意兴,纵笔淋漓动心魄。纸二丈余墨一斗,目无全牛矜腕力。元章冬心高格韵,若论雄奇或未敌。横斜疏影妙入神,来与江楼斗日色。此花不落春四时,一任仙人吹玉笛。
-
题黄鹤楼画二首·其一
黄鹤高飞览九州,楚江至今空此楼。登楼浩歌一怀古,江木萧萧无那愁。
-
登黄鹤楼
黄鹤高翔何处巅,尚留胜概亘长天。星罗万户依峗郭,水汇三湘荡碧烟。非借高人增绮阁,那凭远眺忆飞仙。赏心会到忘言处,清籁稀微一笛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