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东光》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此诗主要写的是汉朝出征南越的士兵对道理艰险、早起行军的怨愤之情,反映了当时军人的厌战情绪。全诗语调沉重悲凉,简朴明晰的口语本色,具有民歌晓畅而又含蓄的特色。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创作背景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据有今广东一带的南越国相吕嘉作乱,杀害国王、太后及汉朝使者。汉武帝派路博德、杨仆等人率兵从今湖南、江西等地出兵讨伐,又派南越降人甲为下濑将军,带领罪犯组成的军队进攻苍梧(今广西梧州)。梧州地方潮湿,多瘴气,出征士兵多有不满。朱乾《乐府正义》卷五:“汉武以元鼎五年,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击南越,下濑将军甲下仓梧,于时列侯以百数,皆莫求从军击越,至以酎金夺爵者百有六人。卜式上书请往,爵关内侯,而天下莫应,则其时之民之不欲可知也。虽有九郡之置,而孤人之子,寡人之妻,穷兵远方,籍此无用之地,亦独何哉!此诗所谓仓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也。”
汉武帝前期外开疆域,内兴功利,轰轰烈烈地折腾了几十年,搞得“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汉书·食货志上》)。元鼎五年(前112年)是武帝在位的第三十个年头,正在“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兴头上。不过这次征越倒不是“侵略战争”。据《汉书·武帝纪》,是年“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而且此前“粤(南越)欲与汉用船战逐”,武帝也造作战船,做了准备。南越内部政变,祸及汉使,自是武帝大肆进击的机会。但六年前第三次大击匈奴,损失严重;元鼎三年(前114年)山东又遭灾“方二三千里”。发兵南越的同时还西击侵边的羌人。臣民疲于军役,武帝以关内侯的高爵和重赏,也刺激不了臣子的热情。至于被迫上前线的战士和犯人,怨苦就更大了。这首诗就是这种怨愤之情的反映。
相关诗词
-
东光梨
东光仙吏好,坐啖满林青。虚腕霜刀下,馀津露颗零。澄鲜生玉腑,缥缈望金茎。爽口应多失,君宜耐醉醒。
-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远爱东光县,平临若木津。一城先见日,百里早惊春。德礼邀才重,恩辉拜命新。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
送彭大年真人祀东海东岳东镇
...飨发鲸钟。吹溢安歌进,灵来卫仗从。御香分晻霭,佩玉响瑽瑢。美荐怀椒糈,精诚奠璧琮。东流瞻巨海,列镇到诸峰。瀛岛遥相望,仙人或此逢。岳祇调虎豹,水怪帖鱼龙。星坠祠光白,烟涵瑞气浓。振衣临浚壑,飞盖拂长松。庶物消馀沴,洪河复故踪。年祥报齐鲁,地宝出...
-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
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
-
题东光驿壁是刘侍御台绝命处
哀刘泣玉太淋漓,棋后何须更说棋。闻道辽阳生窜日,无人敢作送行诗。
-
化光东堂赋得奕棋
君家何所乐,棋奕侑清兴。帘垂虚堂肃,子落文楸静。机心久已忘,胜势安敢竞。吾知霍将军,固亦有天幸。
-
霍光传·节选
...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谥曰宣成侯。发三军卒穿复士,起冢祠堂。置园...
-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人乡。曾点与曾子,俱升阙里堂。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三居清宪台,两拜文昌阁。为道既贞信,处名犹謇谔。铁柱励风威,锦轴含光辉。夜闻持简立,朝看伏奏归。洞门清佩响,广路玉珂飞。骧首入丹掖,抟空趋太微。丝纶逢圣主,出入飘华组。愔愔宿帝梧,侃侃居文...
-
东掖对月三首·其三
长安今夜月,还与旧宵同。星影淡犹在,水光寒欲空。都非弦共朔,那更雪兼风。愿比光明烛,高悬万象中。
-
同僚有独游东游者小诗寄之·其一
车马东城路,芬芳数里尘。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