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庭度陇思家

岑参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西向轮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作品简介

《赴北庭度陇思家》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关中,西行轮台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深刻矛盾。诗人明知路途遥远,家信渐疏,却仍幻想鹦鹉能代传家书,这种荒诞的想象反衬出他内心深切的思乡与无奈。全诗不假雕琢,感情真挚,构思巧妙,韵味深长。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三载(754),唐大将封常清受命为北庭都护、西伊节度、瀚海军使,奏调岑参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于是诗人二次出塞。《赴北庭度陇思家》此诗当为诗人奉调赴北庭时途经六盘山写的一首怀乡思亲之作。

  • 文学赏析

诗人离开关中,西去轮台,踏上陇山,道途日远,人迹渐少,信使罕到,从道理上讲,作者“也知乡信日应疏”。然而,人总是有感情的,有时明知家书难到,反而会越发盼望家书。诗人度陇之初,无疑就是这种心态。其实,陇山只能算关内的西大门,漫漫征途,还在前面。

首句“西向轮台万余里”,这万余里路上,从陇山开始,不是高山峻岭,就是沙漠戈壁。如今才上陇山,已经很少收到家信...

展开全部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