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 韩非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扁鹊蔡桓公有间扁鹊曰:“君有腠理,不治将深。”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桓侯曰:“寡人无疾。”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益深。”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

桓侯不。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深。”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使人问之。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所及也;在肌肤,针石所及也;在肠胃,火齐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扁鹊,已逃秦矣,桓侯死。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因此不治而死。

小提示: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创作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是为讲述扁鹊为蔡桓公多次“诊病”而蔡桓公却多次“忌医”的故事,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生活哲理。

韩非

韩非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