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远
〔唐〕
登高丘,望远海。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扶桑(1)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盗贼劫宝玉,精灵(1)竟何能?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穷兵黩武(1)今如此,鼎湖飞龙(2)安可乘?
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小提示:李白《登高丘而望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高丘而望远》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登高怀想诗。此诗从登山望远引出一系列的联想:表示对古代仙山琼阁等传说的怀疑,并嘲笑了秦始皇、汉武帝求仙的愚蠢行为,有托古讽今之意。全诗可分为三段: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山望远;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多用典故是此诗的主要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
相关诗词
-
铜雀妓
...王安得万万寿,长生铜雀宫。百岁葬西冈,铜雀妓,不得与金银珠宝同埋藏。台上六尺床,床下穗帐奠酒粻。月十五,作伎以为常,更令登高台而望西陵。漳河水啾啾,东下不回头。铜雀妓,漳河流,试问台上妓,何不殉死如秦丘。
-
登城隍庙
灵祠孤绝压城头,下瞰清濠一曲流。尽日风埃昏几席,有时箫鼓祭春秋。西瞻太昊祠千树,北望封君土一丘。旅客登临一长望,春心容易起骚愁。
-
芳树二首为上海陆氏赋陆出东坡故砚姑苏全肩笔索予面赋一字起十字止·其一
嗟,天运,春奄暮。翩翩者鸟,集于芳树。芳树生路隅,车马一何多。朝看桃李华,夕看桃李柯。爰登高丘以望,遥见长安绮楼。楼中美人弹瑟,如闻三叹未休。客乘白马系栖下,秉烛置酒娱夜游。美人赠我锦绣辞,把玩不异珊瑚钩。林阴漙露...
-
九叹·其四·远逝
...幽险兮,石嵾嵯以翳日。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波淫淫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引日月以指极兮,少须臾而释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日...
-
寄丘钓矶
高丘远望海,秋思穷渺弥。苦吟有鬼泣,直钓无人知。有时卷龟壳,箕踞食蛤蜊。落日明云霞,狂风舞蛟螭。全生带笭箵,聱叟漫奚为。一笑横大...
-
登高丘望远海
登高望远海,冥冥湿天际。百川趋东南,奔腾卷厚地。自从开辟来,溶渟不可计。浩浩无增亏,周流在一气。怒风驾高浪,雪山寒赑屃。飞火掣电...
-
咏史·其三
...惊浪骇汗如流珠。金门青琐佩玉琚,山斋茅屋闻读书。鹏图鴳笑各有志,昂然七尺将何如。登高山而望远海,乃见百川清浊纡疾之不同。八方殊风雨,安能顿使贤愚臭味之交通。或山而樵,或水而渔,独抱千古意,不可以杂居。春风东来入千家,桃李参差齐作花。一垄万木殊根荄,山高...
-
游道山佛寺登邻霄台作歌
...山不移,崭然山碧无云时。纷红骇绿塞涧户,岁寒特厉青松枝。城南鼓钟若唤客,数来见佛低双眉。此间自具正法眼,参禅却恨无真诗。登高放眼望大海,日堆万顷红玻璃。时时波涛奋欲起,遥知其下蟠蛟螭。不觉此身渺一粟,到此有诗安敢奇。更怜众生眯尘劫,惆怅刮膜思...
-
舟过大沽望炮台二首·其二
登高东北望,滚滚暮涛黄。千古龙兴地,烽烟隔渺茫。山河资劲旅,潮汐哭英王。日落看佳气,横天紫翠长。
-
望江南
登高引领望江南,家在江南杳霭间。满目烽烟归路远,萱亲不见泪潸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