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鸭
〔清〕
邑(1)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2)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3)。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淄川县西的白家庄有一居民,偷吃了邻居的鸭子。到了晚上,他觉得皮肤很痒。第二天早上一看,皮肤上长出一层细细密密的鸭毛,碰一碰就疼痛。那人大为恐惧,却找不到治疗方法。晚上梦见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的惩罚。必须让丢失鸭子的人骂你,鸭毛才会脱落。”
而邻翁(1)素(2)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征(4)于声色。某诡(5)告翁(1)曰:“鸭乃某甲(6)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7)将来。”
但是邻家那位老翁素来度量很大,平常丢失东西,从未表露在语言和脸色上。偷鸭人欺骗老翁说:“鸭子是某某人所偷。他最怕挨骂;你骂他,也可以警诫他将来不犯。”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老翁笑道:“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1)不骂。某益(2)窘(3),因(4)实告邻翁。翁乃(5)骂,其病良已(6)。异史氏曰:“甚矣,攘(7)者之可惧也:一攘(7)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8)骂行其慈者也。”
终究没有骂。那盗鸭人更加尴尬,就实话对邻居说了。老翁于是骂了他,他的病也完全好了。异史氏说:“偷窃者真该感到畏惧呀:偷一鸭就会生鸭毛!骂人者真该注意呀:骂一下就能减免盗窃罪!然而行善也有方法,那邻家老翁是靠骂人来行善的呀。
小提示:蒲松龄《骂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骂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小品文,文章讲述有个人偷了邻居老人的鸭子,浑身长出鸭毛。梦中有人告诉他,这是偷东西的惩罚,要让失主痛骂一顿才能痊愈。偷鸭人跟老人谎称另一位邻居偷了他的鸭子,老人心慈仁善,生平丢东西,从来不发脾气,偷鸭人无奈只得将实情告诉邻居,老人刚骂,偷鸭人就立马痊愈。“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恶人总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也同时劝诫受害者,对待恶人恶事要绝不姑息、纵容,零容忍,一定要检举揭发,让恶事在此处断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击恶人的恶习,让他不再危害社会、祸害人间。只有恰当的惩罚,才能让这些人醒悟、弃恶从善。全文意味深长。
- 作品别称偷鸭求骂
- 作品出处聊斋志异
- 文学体裁小品文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蒲松龄善于用幽默而犀利的笔锋对人性中贪婪、荒淫、愚昧的一面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酿造出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骂鸭》就是这样的一篇杰作。
相关诗词
-
咏金鸭炉
铸得黄金鸭,焚兰伴夕眠。中心灰未得,暖火自生烟。独立思浮海,双飞欲上天。那能长拂郁,吐出向君前。
-
菊花新·宝鸭温香
宝鸭温香,诉丝诚寸意。记当年事,闷本愁基。人间天上,只争得那些儿。吃禁持。却念九霄风味。清晨雁字。一句句在天如在纸。只得向风...
-
荷叶杯·金鸭香浓鸳被
金鸭香浓鸳被,枕腻,小髻簇花钿。腰如细柳脸如莲,怜摩怜,怜摩怜。
-
芦山寺·其八
鹅鸭相呼初出田,昏昏云日澹平川。寒云数簇山南北,不见人家空见烟。
-
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
水友辞·野鸭儿
野鸭儿,野鸭儿,长芦短苇风披披。不寒不暖天与睡,睡足扑漉横斜飞。飞划划,鸣轧轧,菰蒲澎浡花欲脱。呜呼此友兮奚可阑,断岸攲树连深山。
-
诗偈·耳闻他骂詈
耳闻他骂詈,心知口莫对。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豁达无关津,虚空无挂碍。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
-
诗偈·骂他无便宜
骂他无便宜,在应却得稳。无瞋神自安,骂他还自损。忍得有法利,骂他还折本。瞋喜同一如,循世不闷闷。
-
诗偈·无事被他骂
无事被他骂,佯佯耳不闻。舌亦不须动,心亦不须瞋。关津无障碍,即是出缠人。
-
小鸭
小鸭看从笔下生,幻法生机全得妙。自知力小畏沧波,睡起晴沙依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