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鸭

蒲松龄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1)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2)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3)。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淄川县西的白家庄有一居民,偷吃了邻居的鸭子。到了晚上,他觉得皮肤很痒。第二天早上一看,皮肤上长出一层细细密密的鸭毛,碰一碰就疼痛。那人大为恐惧,却找不到治疗方法。晚上梦见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的惩罚。必须让丢失鸭子的人骂你,鸭毛才会脱落。”

而邻(1)(2)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4)于声色。某(5)(1)曰:“鸭乃某甲(6)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7)将来。”

但是邻家那位老翁素来度量很大,平常丢失东西,从未表露在语言和脸色上。偷鸭人欺骗老翁说:“鸭子是某某人所偷。他最怕挨骂;你骂他,也可以警诫他将来不犯。”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老翁笑道:“谁有闲气骂恶人。”

(1)不骂。某(2)(3)(4)实告邻翁。翁(5)骂,其病良已(6)。异史氏曰:“甚矣,(7)者之可惧也:一(7)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8)骂行其慈者也。”

终究没有骂。那盗鸭人更加尴尬,就实话对邻居说了。老翁于是骂了他,他的病也完全好了。异史氏说:“偷窃者真该感到畏惧呀:偷一鸭就会生鸭毛!骂人者真该注意呀:骂一下就能减免盗窃罪!然而行善也有方法,那邻家老翁是靠骂人来行善的呀。

小提示:蒲松龄《骂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骂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小品文,文章讲述有个人偷了邻居老人的鸭子,浑身长出鸭毛。梦中有人告诉他,这是偷东西的惩罚,要让失主痛骂一顿才能痊愈。偷鸭人跟老人谎称另一位邻居偷了他的鸭子,老人心慈仁善,生平丢东西,从来不发脾气,偷鸭人无奈只得将实情告诉邻居,老人刚骂,偷鸭人就立马痊愈。“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恶人总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也同时劝诫受害者,对待恶人恶事要绝不姑息、纵容,零容忍,一定要检举揭发,让恶事在此处断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击恶人的恶习,让他不再危害社会、祸害人间。只有恰当的惩罚,才能让这些人醒悟、弃恶从善。全文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蒲松龄善于用幽默而犀利的笔锋对人性中贪婪、荒淫、愚昧的一面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酿造出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骂鸭》就是这样的一篇杰作。

蒲松龄

蒲松龄

清代杰出文学家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器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高邮作幕宾外,长期在家乡为塾师。家境贫困,对人民生活有一定的接触。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书主要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