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清〕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称老爷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众悚然,齐呼“大老爷”,雪立止。由此观之,神亦喜谄,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车多矣。
异史氏曰:“世风之变也,下者益谄,上者益骄。即康熙四十余年中,称谓之不古,甚可笑也。举人称爷,二十年始;进士称老爷,三十年始;司、院称大老爷,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谒中丞,亦不过老大人而止;今则此称久废矣。即有君子,亦素诌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若缙绅之妻呼太太,裁数年耳。昔惟缙绅之母,始有此称;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他未之见也。唐时,上欲加张说大学士。说辞曰:‘学士从无大名,臣不敢称。’今之大,谁大之?初由于小人之谄,而因得贵倨者之悦,居之不疑,而纷纷者遂遍天下矣。窃意数年以后,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大,但不知大上造何尊称?匪夷所思已!”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归德府大雪尺余,禾皆冻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悲夫!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夏雪》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小品文,文章讲述了夏天忽然下了大雪,民众去龙王庙祈祷,叫了一声“大老爷”雪就停了的事,充分反映了为官者、统治者喜好阿谀奉承、忠奸不分的特性,谴责了统治者的愚昧与迂腐。全文语言犀利,充满嘲讽,但对世态人心下滑局面的担忧也溢于字里行间。
- 作品出处聊斋志异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蒲松龄自青年时代便喜爱记述奇闻异事,撰写狐鬼故事。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春,他进行初步结集,撰写了《聊斋自志》,后才定名为《聊斋志异》。此时全书尚未完成,此后他仍继续创作,大部分篇章是他在毕家坐馆期间作成的。这篇《夏雪》是其中的一篇小品,载于《聊斋志异》卷八。
相关诗词
-
表夏十首
...虫多,蜩螗定相扰。翩翩帘外燕,戢戢巢内雏。啖食筋力尽,毛衣成紫襦。朝来各飞去,雄雌梁上呼。养子将备老,恶儿那胜无。西山夏雪消,江势东南泻。风波高若天,滟滪低于马。正被黄牛旋,难期白帝下。我在平地行,翻忧济川者。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
-
更漏子·雪中韩叔夏席上
小窗前,疏影下。鸾镜弄妆初罢。梅似雪,雪如人。都无一点尘。暮江寒,人响绝。更着朦胧微月。山似玉,玉如君。相看一笑温。
-
初夏喜凉
季月南州雨过春,雨馀炎气即经旬。北风一变如秋色,小屋三间喜病身。出户燕儿矜羽化,堆盘梅子荐时新。融峰盛夏含冰雪,安得清凉颇借人。
-
夏圭风雪归庄图
...山妻自炊稚子沽,不羡炙肉围红炉。嗟余客游岁屡徂,诗囊随驴走髯奴。长安何处觅酒徒,飞花扑头帽不乌。旅舍无梦还江湖,惭对《风雪归庄图》。
-
天逸阁雪后醉歌
...好,名园飞阁开晴昊。主人逸兴有籍咸,把酒呼朋欢绝倒。沙霁初闻白鸟鸣,雪残半露青峰小。麻姑婥约堕窗间,叠嶂参差浮树杪。细数梅花多昨日,坐看新瀑通寒沼。觥筹历乱兴偏豪,石槛苔痕不须扫。此阁崚嶒高...
-
春雪
两旬三见雪,雪意晚何浓。照夜不知晓,入春翻似冬。拥寒愁破被,试浅得孤筇。却作东郊雨,犹堪慰老农。
-
次雪峰空老韵二首·其二
独烹茶山茶,未对雪峰雪。须知千里间,只共一明月。陈家参玄人,道眼应一瞥。为语管城君,相从炽然说。
-
行香子·雪履无痕
雪履无痕,溪影传神。著坡诗、请自清温。朝朝不去,夕夕空勤。似梦中云,云外雪,雪中春。四野昏昏。匹马巡巡。拣一枝、寄与芳尊。更谁兴到,于我情真。是白家宾,江南路,陇头人。
-
夏景·夏雨生众绿·其二
无人嫌夏雨,众木共欣荣。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处处桑麻长,阴阴桃李成。风翻蒲水白,烟共草天平。山色沈冥久,朝来两黛横。
-
夏景·夏雨生众绿·其一
入夏可曾晴,阴阴众绿成。但惊春尽去,谁信雨中生。一月须梅润,千林但叶声。荷边蒲猗傩,桑外笋峥嵘。芳草非无恨,新条各向荣。秧田禾似浪,满眼几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