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文徵明的这首诗,不但表达了自己凭吊古人之内心感受,还巧妙地点明了古镇得名的缘由。 站在锦溪“莲池禅院”内,一眼就可见到五保湖中有一个立于水中的“独圩墩”,那就是“陈妃水冢”。 陈妃是何许人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清雍正《陈墓镇志》说陈妃是宋高宗赵构之妃,而清乾隆《陈墓镇志》则认为陈妃是宋孝宗赵眘之妃。 据《雍正志》记载,陈妃死后,棺木并未直接下葬,而是在20年之后才下葬的。而《乾隆志》对这一说法并未认同。但一般都认为陈妃是孝宗之妃,因为说赵构来过锦溪,似乎缺少历史依据。对于陈妃的死因,也有不同的版本。 《古镇志》上的说法为,陈妃是因路途劳累“病殁”锦溪的。民间则流传着许多说法。有的说陈妃是随孝宗(当时还是太子)来镇抗金,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的;有的说陈妃是随孝宗南渡时,在途中被金兵俘虏后押至锦溪,她为保名节投五保湖自尽的;有的说,陈妃是在锦溪吃了螃蟹,受寒而亡的。在种种说法中,锦溪人最后选择了第一种说法,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感情上容易接受。但有一点大家是具有共识的:“莲池禅院”是因陈妃而建造的。具体地说,就是陈妃死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建了禅院,设寺僧诵经,为之超度。相传现在禅院内能看到的一棵龙柏和一棵古松,均是孝宗亲手种下的。人们在兴建禅院的同时,还在其东侧修筑了莲池,种上了白莲,以寄托对陈妃的哀思。 对于“水冢”还有一个神秘的说法:无论是水涨水落,那个“独圩墩”始终高出水面一定的距离,从没被大水淹没过。于是民间就有了许多传说,有的说水冢的底部蹲着一只神龟,有的说湖底有一个通着海的大洞……当然这些说法的科学性是令人置疑的,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称”出了“陈妃水冢”在古镇人心中的分量。 “陈妃水冢”和“莲池禅院”使古镇笼上了一层帝王文化的色彩,使古镇更加鲜亮了起来。除了文徵明外,明代的高启和沈周等人也在游览之馀挥笔抒怀,在锦溪写下了千古诗文。高启的“遥闻帝子葬陈妃,未许青山觅翠微。江底有龙成穴地,水中无辇到泉扉。”沈周的“君恩付流水,无复吊仙妃,有客捞明月,香魂应借辞”都是对“陈妃水冢”的千古绝唱! “陈妃水冢”让人看透了世态炎凉,又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想象。
相关诗词
-
《阎文振马嵬八景·其一·杨妃荒冢》拼音版
幸极多生变,恩深不到家。宁归掖庭狱,得祸后宫斜。鬼火消寒雨,魂香散落花。犹胜莫皋妇,青冢乱胡沙。
-
《夏日同陈青林集陈永平园池行催花令以蛙为鼓戏题》拼音版
青门有地学耘瓜,卜得芳邻兴倍赊。已倩荔阴低作幄,更闻蛙鼓急催花。练铺远水轻霞散,金布疏林返照斜。试问秫田馀几许?醉乡元拟在君家。
-
《陪倪郡丞翁水部饮陈三水令公署中》拼音版
仙令筵开玳玳新,华堂箫管醉重裀。丹砂鼎里供来客,艳曲尊前见丽人。洛水汎舟同郭泰,汝南投辖是陈遵。但歌稚子襄阳调,莫唱骊驹易怆神。
-
《庚午重九予以忧患经此节物亦强举杯复同坐客步至陈氏水阁率尔成韵》拼音版
累岁严亭会众宾,今年九日未全贫。樽中有酒须招客,篱外无花免笑人。竹杖芒鞋行自惯,风轩水阁坐来频。鬓边强把茱萸插,万里谁嗟老病身。
-
《渡浈阳峡赠陈长水山人归灵洲旧隐》拼音版
浈阳山水共清辉,中有云林合翠微。鸡犬未曾逢钓艇,薜萝终待制山衣。石潭映竹高低见,溪鸟避船来去飞。借问灵洲寄禅室,何如此地息尘机。
-
《赠别陈明水三谢四首·其三》拼音版
南岳与斗山,冲玄水西地。群贤切磋处,明水来江右。一一吾所望,三谢亦断至。岭南惊间旷,草木亦炫贲。一会白云楼,再会珠海寺。言论既孚契,怀抱亦衷懿。联舟倚江干,秉烛...
-
《五妃墓》拼音版
瘗玉埋香骨未尘,五妃青冢草长春。云寒孤岛魂相聚,直抵田横五百人。
-
《题南宋陈枢长江万里图·其四》拼音版
南渡陈郎笔意间,水云摇动墨池间。长江不作华夷限,定写瓜州北岸山。
-
《陈氏水楼》拼音版
问尔餐霞者,何年此卜居。白沙丛翠竹,秋水濯红蕖。机静驯鸥侣,心閒谢鹤书。萧然尘世外,无用忆莼鱼。
-
《水族博物馆》拼音版
日人新学重格致,馆名博物靡不陈。水族一馆尤诡异,移取龙宫蛟窟来。人尘海滨辟场筑,复室崇垣周护开。洞门人门阴湿但水气,客行水底同鲛人。?砑怪石四围立,玻璃深嵌光璘璘。壁空贮水复贮气,天光斜射明纤鳞。人鱼戴头走戢戢,文鳐鼓翼飞振振。龟瞪六眸鳗九节,鳄长三丈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