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王安石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始稽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岁时。于是,书石而镵东壁。

三司副使这个官职,从前是不记录历任官员姓名的。宋仁宗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冲之开始查找那些三司副使相关的史料,从李纮以前,获知了他们的名字;从杨偕以前,获知了他们的官阶;从郭劝以后,获知了他们的在任时问,于是记录名称并刻在东边的墙壁上。

夫合天下众者财,理天下财者法,守天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贱人,皆能取予势,万物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天下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以理天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纷纷乎?

能够聚合天下百姓的是财物,管理天下财物的是法律,捍卫天下法律的是官吏。官吏不称职,便有法而不能守;法律不完善,便有财物而无法打理。有财物而无法打理,那么田间街巷中位置卑贱的小人就都能拥有得到和给予的权力,占有万物的利益,以此和皇帝争夺百姓,而放纵他们无穷的私欲,而不一定非要出身高贵、实力强大、素质优秀的人才可称雄。这样一来,皇帝就算还能够不失去他的百姓,大概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皇帝就算吃素菜穿破衣,身体憔悴,心里发愁,来让天下百姓有幸获得足够的供给,让政治安定,我知道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但若是完善法律,挑选官吏来捍卫法律的实施,这样来管理天下财物,就是上古的尧、舜也要以此为首要之事,更何况是纷繁杂乱的后世呢?

三司副使大吏,朝廷所以尊宠甚备今理财法,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非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事而已。其职事如此。则其人贤不肖,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观其人,以其在事岁时,以求其政事见于今者,而其所以佐上理财,则其人贤不肖,与世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吕君志也。

三司副使是如今的大官,朝廷特别看重。一般的管理财物的法律,有不合适的,以他们的权力都可以当着皇帝的面讨论并改变它。他们不是非要遵守既有的成法,小心在意条款的分寸,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已。他们的职责和事务如此重要,那么这些人的贤德或不肖,便决定了是对天下有利还是有害。看一个人,就从他在任的那段时间来了解他的政绩,查核他用来辅佐皇上管理财物的策略,那么这个人的贤德或不肖以及世事是否得到治理,我们就可以坐着看到了。这大概就是吕君记录这些的用意所在吧。

小提示: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于嘉祐五年(1060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在简略说明自己的写作缘由之后,以很大篇幅来阐述财政管理这项工作及负责管理财政的官吏的重要性,提到了社稷安危的高度,进而提出完善法制、选才理财的主张。同时,还具体论述了三司副使这一职位的重要性,点出了现任三司副使吕景初记录历任本职情况的用意和效果。文章借题说理,文思开拓。善于开合,详略得体。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作者担任三司度支判官。当时的度支副使吕景初掌管全面事务,他从官府档案中查考出历届副使的姓名、官衔履历和任职年月,并授意作者写了这篇题记。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