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南北朝 王褒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余蒲。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作品简介

《出塞》是北朝周诗人王褒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前两句总写千里塞外广阔荒凉的景象,烘托征途之凄苦漫长;三、四句从大雁和榆树落笔,进一步突出塞外的荒凉,并暗含与江南秀丽风景的比照;后四句句转向人物行动的描写,并在最后紧扣“出塞”题目,道出此次出塞的目的。这首诗用辞度句于平淡中见功力,质实中现风神,全篇气象苍茫阔大,风格刚劲遒健,声调悲凉雄壮,充分显示了诗入由南入北后的诗风转变。

创作背景

王褒原为南朝的宫廷文人,所写乐府诗,在南梁时就具备一种清新刚健之气。如他写的《燕歌行》,史称为“妙尽塞北寒苦之状”(《北史·王褒传》),曾被广泛传诵和摹仿。当时,王褒对战争并无真正的体验和感受,不免搬弄一些典故和乐府诗中一些现成的辞藻。王褒归北后的创作,由于受到北方生活风俗的影响,一洗南朝宫廷文学的脂粉气,诗歌内容较之过去充实了许多,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写下不少朴素刚健的作品。王褒的诗歌现存四十余首,多是到北方后所作,抒写羁旅之情,故国之思和边塞风情,风格显得雄健。这些诗中所写的内容,有许多也不是他亲见、亲验的,是结合书本凭借诗人的丰富想象“编”出来的。但毕竟有了更多的“设身处地”的机会,因而也就多了一份“真实”。这首《出塞》明显属入周之作,是其中的代表作。

  • 文学赏析

开首“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写征途之边远。飞蓬,诗人借此来形容自己出塞途中的孤独与凄凉。按照通常的句式,这两句应为“征客似飞蓬,长驱自千里”,诗人加以颠倒,用意在于突出“飞蓬”“千里”的意象,烘托征途之凄苦与漫长。诗人在《寄梁处士周弘让书》一文中有“征蓬长逝,流水不归”之语,于此诗句中,乃已渗透了诗人所怀的“长逝不归”的凄凉。

次联“塞禽唯有雁,...

展开全部
王褒

王褒

南北朝文学家

王褒(513—576),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时官至吏部尚书,有文名。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军陷江陵,随元帝出降长安。与庾信等皆以文才博得北朝器重。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