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作品简介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上片赞扬了徐邈、刘伶的旷达、洒脱,并表现了苏轼自己的向往之情。下片则抒写了苏轼自己欲做忠臣而不得,欲做隐士而不能的无奈心境。全词,借古喻今,将三个历史人物来隐喻三个现实人物,表达了苏轼的政治处境与适应心境。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将从黄州离任去汝州,不断与挚友出游黄州名胜,出入于酒店食家,对饮言欢,感旧抒怀作《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该词。

  • 赏析

上片,藉赞扬古代贤明之士来表达对同情者的仰慕之情。「徐邈能中酒圣贤」,是隐喻徐得之的直言相谅,秉性修甚,颇有徐邈能识酒的清浊(世道清浊),醉而不问公事的洒脱气质。「刘伶席地幕青天」,是隐喻刘伶年隐居乡间,简从陋出的生活和贤明放达的性格,如同「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屋无室庐,幕天席地」的旷达胸怀。「潘郎白璧为谁连」,是隐喻诗人潘大临与挚友的友善。两者分离,东坡...

展开全部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