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岭关书所见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轧轧(2)旃车(3)石槽(4)故关(5)犹复(6)戍弓刀(7)

毡车沉重地“轧轧”作响,艰难地转过隘口的石槽。古关隘依然是巍巍雄峙,戍卒们默默地手执弓刀。

连营(1)突骑(2)红尘暗(3)微服(4)行人细路高(5)

一队队虏骑狼突豕奔,满眼帘红尘地暗天昏,便服的行人仓惶逃难,急匆匆哪顾路小山高。

已化虫沙(1)休自叹(2)厌逢豺虎(3)安逃(4)

已死于战火的人们,又何须自嗟自叹,饱遭着豺虎的蹂躏,又该向何处奔逃?

青云(1)玉立(2)三千丈,(3)东山(4)意气豪。

挺立在青碧的云霄,仍有那三千丈峻岭,本只有巍巍的东山,永远是意气雄豪。

小提示:元好问《石岭关书所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石岭关书所见》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中,诗人以沉重悲愤的笔触,记述了蒙古军的豺虎暴行,骄横气焰;记述了家乡人民饱遭兵燹,颠沛流离。同时,也抒发了一种立志戍守河山的雄豪气概。全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诗格抑郁悲壮。

创作背景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三月,诗人因故乡忻州(今山西忻州)被蒙古军攻陷,逃难阳曲(今山西阳曲),途经此关时作《石岭关书所见》该诗以记所见。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