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作品简介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表面上是写作者因没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满,实质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洁,受贬是蒙冤的。全词关键是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虽意出禅偈,形象不甚优美,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

创作背景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调任汝州的途中,时苏轼在泗州。苏轼当年虚龄四十九岁,这一年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的转折年。作者在调任途中,当时应该是已意识到自己将被神宗皇帝重新起用。

苏轼是元丰二年(1079)蒙冤遭受“乌台诗案”,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到达到黄州贬所,四年后的元丰七年(1084)正月奉诏调往汝州的。此前,宋神宗曾多次准备起用苏轼,都被大臣阻挠了。这次神宗皇帝亲自写诏把苏轼调往汝州。苏轼接诏之后,四月一日起,先游览了一圈,还在高安会见了他弟弟苏辙。六月九日正式从黄州贬所乘船去汝州,顺便送赴江西德兴任县尉的长子苏迈到湖口,并游了石钟山。七月回船当涂,过金陵(今江苏南京),在金陵曾多次拜见王安石,相互唱和,停留了一个多月。八月到京口(今江苏镇江),九月在宜兴买了田地,十月到扬州,十一月到楚州(今江苏淮安),十二月一日抵达泗州,十八日,在泗州雍熙塔下的公共浴池洗浴,并写下了两首《如梦令》,此为其中之一。

  • 赏析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此词小序有两层意思:一是写这首词的起因,二是对于词牌“如梦令”来历的介绍。词的正文反映的是:申辩、不满和请求。

此词字面上可以概括出如下几个方面:一,作者强调自身是洁净的,没有污垢;二,自身洁净的人还是被人动手除垢;三,擦背去垢的人,出手太重;四,表达不满和请求:对身体洁净的人不该出此重手。

事实上,苏轼是一个爱干净的人...

展开全部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