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晋末宋初
创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关诗词
-
桃花源诗
鹿为马,龙为蛇,凤皇避罗麟避罝。天下逃难不知数,入海居岩皆是家。武陵源中深隐人,共将鸡犬栽桃花。花开记春不记岁,金椎自劫博浪沙。亦殊商颜采芝草,唯与少长亲胡麻。岂意异时渔者入,各各因问人閒赊。秦已非秦孰为汉,奚论魏晋如割瓜。英雄...
-
桃花山水图为桃源屠启明题
...树。石洞春寒风雨深,落花半逐溪流去。人间从此识仙家,短棹寻源到水涯。翠袖乘鸾下明月,玉盘留客进胡麻。我昔扪萝探幽谷,青精煮饭松边宿。至今瞳子有神光,细字犹能夜深读。高人筑屋石溪东,溪山却与天台同。粉黛含情记幽趣,碧桃流水春溶溶。六月黄尘汗如洗,独骑瘦...
-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
...,更想桃花源。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曾作诸生三十年,老来自种溪前田。四百甲子颜犹少,有与疑年但一笑。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熳皆天真。酒酣却说神光始,感慨汍澜不可止。老人尚记为儿时...
-
桃源行
...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
桃源图
君不见姬周宽仁天下归,又不见嬴秦猛德天下离。秦人避秦秦不知,人既移家秦亦移。移家去,桃源住,万树桃花塞行路。楚人吹起咸阳炬,何曾烧着桃源树。老翁尚记未焚书,诸孙尽种无租地。自衣自食自年年,扰无官府似神仙。一时落赚渔郎眼,犹怪为图与世传。
-
桃源行
...祖以剑起,况复魏晋称戈鋋。殷勤留客不肯住,落花流水空依然。渊明作记真好事,世人粉饰言神仙。我观闽境多如此,峻溪绝岭难攀缘。其间往往有居者,自富水竹饶田园。耄倪不复识官府,岂惮黠吏催租钱。养生送死良自得,终岁饱食仍安眠。何须更论神仙事,只此便是桃花源。
-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
-
桃源篇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濛迷岛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
-
春夜梦游溪上如世传桃源与梵僧仙子遇具蟠桃丹液灵芝胡麻于云窗雾阁间请赋古诗颇有思致觉而恍然犹能记忆五句云滩峻舟行迟乱峰青虬
随意作清游,唯与筇竹偶。徘徊望原田,宛转赴林薮。隔溪更幽奇,欲往兴弥厚。渔人自知心,涉我不待叩。烂烂桃花明,粼粼白沙走。滩峻舟行迟,辍棹入崖口。乱峰青虬蟠,一瀑素霓吼。微径上青冥,高木挂星斗。梵宇金碧开,万象发蒙蔀。老僧雪眉长,妙语涤心垢。乘云者何人,笙鹤自先后。邀余过殊庭,酌以流霞酒。灵桃粲丹朱,仙饭杂芝糗。白鹿守天坛,彩烟生药臼。谓言保其真,物我尽刍狗。窗外铁钟鸣,惊觉复何有。乃知百年间,梦境匪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