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罗隐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ājiāoxiàngqīngzhōngtiānnánmíng

jiětōngyínhànyīngcáichūkūnlún便biànqīng

gāoshìgōngdàixiǎoxiānrénzhàndòucháqīng

sānqiānniánhòuzhīshuízàiláojūnbàotàipíng

小提示:罗隐黄河拼音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作品简介

《黄河》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颔联借曲折蜿蜒和浑浊不清的特征,表现对权贵利用科举营私的指责。颈联用典,进一步讽刺世家望族对爵位和升黜的把持。尾联以调侃的语气,表露作者对科举和官场的失望。这首诗对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

创作背景

唐代科举考试到了晚唐时期,日益腐败。考试仅仅成形式,科场舞弊成风,出身寒门和正直的士子,即使才学再好,也难中举。罗隐本名罗横,从二十八岁起,就考进士,一直考了十次以上,考到五十五岁,始终不能被录取。罗隐在年轻时诗名就传遍各地,但他常在诗中讥刺腐败的朝政,得罪了大官,这是考试落第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罗隐又不屑于使用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手法,所以屡试屡败。他绝望了,气愤之下,改名为罗隐,回到家乡杭州,再也不到长安考试。诗人因为有了这段痛苦经历,对唐朝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看透了科举的本质,于是写下《黄河》一诗。

罗隐

罗隐

唐末文学家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唐光启中,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