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嘲牡丹

辛弃疾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沉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

作品简介

《杏花天·嘲牡丹》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闲居瓢泉时期。这首词所嘲笑的乃是牡丹花比拟之人——杨玉环之流,以及贪色误国的唐玄宗之辈。

这首诗以设问开始,以自问自答回复,引出千百年的历史,再用典写历史,化用他人的诗句和形象的语言,发抒情性议论又不露行迹。全文都在写史,但又与“史论”迥异,寓意深沉,令人心疼。

创作背景

据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说: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首词便是从这段遗事生发而来的。此词作于庆元元年(1195)或二年,其时作者闲居带湖。

  • 赏析

这是一首很独特的咏物词,是借嘲牡丹而嘲杨贵妃和权贵豪富之家的,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感。在咏物咏古的背后,涌动着作者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突破了大多数诗人单纯咏物的旧传统,实为别开生面的创新之举。

起笔言在艳丽这一点上,“妖花”(陈文蔚《和贾元永醉杨妃》)牡丹可以和杨太真相提并论。接写唐玄宗杨太真荒淫误国。过片二句指出好花于社会无益,买再多牡丹栽...

展开全部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